书城心理72招让你教出最懂事的孩子
11362300000014

第14章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1)

作为孩子来讲,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作为父母来讲,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就会养成乐观的好品质。快乐的孩子大都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人际关系比较好,比较懂事。这对于孩子的将来大有益处。

第37招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

父母箴言

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心理学家发现,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的性格,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形成乐观的性格。

生活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年纪虽然只有五六岁,但神情很忧郁,怕生人,怕说话,怕做错事。在学校,热闹的地方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在家里,很少与父母家人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这类小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相反,乐观的孩子活泼可爱,思维活跃,他们将来往往会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组织者。

乐观是一种基本的情绪,人的本性中就有乐观的成分。孩子在出生后的2个月左右,就有了社会性的微笑。乐观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的性格呢?以下是有关教育专家的合理化建议。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教导孩子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联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把这旧玩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都能够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权力

对于孩子的想法、兴趣爱好,做父母的不要过分限制,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要尽量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活动的空间。如果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无权作出决策,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完全是在受别人的摆布,没有存在的意义,由此容易养成悲观的个性;如果在适宜的条件下屡屡给孩子以决策的权力,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由此容易养成乐观的个性。父母要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乐观的人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失败和成功,痛苦与幸福。现在的孩子多是在温室中长大的,经历的风雨不多,意识不到艰难的存在,更别说怎么去面对了。父母应该让孩子接触各类事物,接触的事情多了,见多识广,心胸自然就开阔,悲观思想便不容易产生了。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并不是消极地面对世界。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始时,可以暗示孩子主动提问、主动要求、主动学习。紧接着,当孩子主动行动了,父母要用表扬、奖励等方法强化孩子的自主观念。孩子主动去做了,不一定成功。父母要激励孩子,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败一次不要紧,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而沮丧时,父母不要批评指责以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而应给予支持与帮助,使孩子明白:要获得成功,往往必须经过挫折与失败的考验;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只要不懈努力,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量

实践证明,适当地限制孩子对物质的占有数量,对乐观性格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因为给孩子过多的物质,会让孩子渐渐将一切快乐都建立在物质的获得之上。而一旦发现自己所获得的物质不及别人多,或是自己拥有的物质有所减损时,就容易产生愤懑心理。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夫妻间相亲相爱,一家人欢乐融融,成长在此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养成乐观的个性。

第38招让孩子充分享受自由

父母箴言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孩子更如此。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行动的自由,孩子就会发展出独立的人格,从而发展出自由的思维,做自己行为的主人,拥有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自律。真正的自律品质不是来源于严加控制和惩罚,而是来源于尊重和自由。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向来是有求必应的。可是,就算父母答应了孩子所有的要求,还是会让孩子感到有所不满,甚至是非常不满,为什么呢?因为有一样东西是孩子特别想要而父母不想给的,那就是——自由。

孩子天生是喜欢自由的,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玩耍,喜欢不受父母束缚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更喜欢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而不被父母管束。然而,父母对于孩子这样的天性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的学习抓好,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那就好了。如果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去玩,那么,孩子什么时候学习,如果不学习,怎么可能会有好成绩?因此,父母们就对孩子施行“紧盯”策略,只要孩子一回家,父母就会催促孩子学习,一吃完饭就让孩子回房写作业,一点喘息的时间都不给孩子。

面对父母的紧迫盯人,孩子都快要窒息了。为了能够争取一些自由的时候,孩子开始和父母玩起了策略。既然一回到家就让学习,孩子慢慢地就会晚一点儿回家,延长在外面逗留的时间,有些孩子被逼急了,甚至还会在外面逗留一夜,让父母着急;如果一吃完饭就让学习,孩子就会延长吃饭的时间,吃饭的时候磨磨蹭蹭,慢慢的就会养成孩子爱磨蹭的坏习惯。不仅如此,如果父母长期这样下去,孩子抵触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让父母的教育适得其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因此而提高。

当然,这里所说的给孩子自由是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注下自己安排活动,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当孩子有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解释清楚;当孩子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时,父母要伸出援手。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不闻不问,让孩子自己解决所有的事情,这样不是在给孩子自由,而是放任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有些父母就是这样放任孩子的,可能这些父母的初衷并不是要给孩子自由,而是由于工作或是其他一些原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比如,小兵的父母是做生意的,由于生意忙,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就对孩子不管不问,只是给小兵足够的零钱。小兵在没有父母管束的情况下,学习不好好学,书也不好好读,整天就只知道跟同学一起玩儿,甚至还在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经常出入游戏厅。慢慢的,小兵经常旷课,还经常和校外的人打架。这些情况,小兵的父母一点都不知道。直至有一天,老师联系到他们,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不是那个乖乖听话的好孩子了。这就是父母放任的结果。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享受自由而又不会放任孩子呢?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父母不要总是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干什么。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时间排得毫无空隙,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有的父母把孩子的周末就排得很满,星期六下午要把作业做完,星期天上午要去学画画,下午又要弹钢琴,一点时间都不留给孩子。有的父母在孩子每天放学之后也不让孩子有一点空闲,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安排任务。父母要知道,孩子毕竟还小,他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父母不让孩子休息,孩子就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施行拖延政策。孩子认为,如果他不把一件事情做完,父母是不会再给他安排其他的事情的。于是,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给自己安排一大堆任务,他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有的父母反应,孩子写作业的速度非常慢,有的时候还发现孩子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情形,父母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了呢?所以说,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当父母决定要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要为自己负责。当孩子有了这样一个认知之后,父母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样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会滥用自己的自由,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做一些没有准则的事情了。一个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孩子,他不管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审视一下自己,问自己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做了会对自己和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负责任的孩子还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怎么做才能让事情的结果发展成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又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然而,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有一个“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认知,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就只会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丝毫不理会这件事情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到最后,不仅会伤害到别人,还会让孩子自己受到伤害。为了能够不让孩子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父母在给孩子自由之前必须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当孩子学会了要为自己负责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为别人负责。

让孩子学会遵守一些基本规则

这里所说的遵守并不是特别针对某些东西,只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去遵守。比如,当孩子在学校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遵守校规;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遵守家里的一些规矩;当孩子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要让孩子学会遵守那里的风俗。总之,就是让孩子学会去遵守。如果孩子可以把遵守规则当成是一种习惯,那么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会挥霍自己的自由了。因为,一个懂得遵守规则的人会有条理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并会在自己的制度里尽情地享受自己的自由。

第39招发展孩子的“玩”商

父母箴言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玩耍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对沉重学习的缓和、休息,是他们本能、本性中必备的享受。让孩子自己尽情地玩耍(不要玩有危险性的游戏),不但能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和智慧,还能很好地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因此,父母要学会鼓励孩子聪明、巧妙、安全、愉快地玩耍,及时发展孩子的“玩”商。

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拿了几块镜片,有近视的,也有老花的,与几个邻居小孩儿一块儿玩耍。他们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既不近视也不老花,只有把它们举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有一淘气的孩子想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方法。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拿在眼前向远处一望,不由惊喜地喊了起来:“啊!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孩子们在玩耍中,发现了可以望远的透镜。眼镜店老板汉斯就照这个方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1816年,在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在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用大铁钉在木头的一端不停地敲打,其他孩子在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木头听。这时,一位刚给心脏病患者看病回来的医生恰好路过这里,好奇地看着这群孩子,忍不住也凑上前去倾听。立刻,一阵阵真切清脆的敲击声传入耳朵,耳朵离开木头,声音就变得微弱、遥远了。医生马上联想到刚才的出诊,由于那个女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已无法准确听到她的脉搏,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她的胸部听诊,刚才医生因此而感到十分为“难。圆木的敲击声启发了医生,他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用改进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两根柔软的管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为了玩而玩,要在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这样不但能从玩中体会到乐趣,往往还能有意外的收获。

玩是孩子的天性,尽管孩子之间玩的一些游戏难登大雅之堂,但他们却能在不断的玩耍中,激发出创造的欲望和想象的空间,使其沉睡的大脑得以迅速地被激活,在走上天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几乎都不想让孩子用太多的时间去玩,他们总是认为,孩子的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如果玩得时间太长,就会占用学习的时间,所以他们非常反对孩子们玩耍。

很多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有用的人,想要做有用的人就必须从小开始学习,因此,父母们从小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既然想要让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识,当然就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孩子去玩。于是,父母们就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他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了玩的机会。但是,父母想过没有,孩子没有了玩的机会,同时也会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丧失了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欢乐,而且丧失了在同龄群体中,磨炼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机会,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皆为低下,不知道什么是合作、谦让、礼貌、感恩……甚至出现精神抑郁和心理疾病,使日后走向社会变得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