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伟果果日记
1136100000042

第42章 初中的旧时光

初一时,伟果果超爱足球,不过我只喜欢踢,不爱看球赛。

我享受的是那种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感受,踢累了就买瓶可乐坐在草坪上喝,风儿吹拂着汗水密布的面颊,感觉爽快无比。

说起可乐,伟果果想到每次买饮料都是谢谢惠顾。

一天我考试突然惠字不会写了,我就把旁边的饮料打开,当时我疯了!居然是:再来一瓶!

当时坐我后排的一哥们儿叫谢世龙的球技不赖,人也仗义,人送敬称龙哥!

初中学业轻松,于是乎,龙哥便天天放学下午领着我们一班小弟在球场上飞驰。那动感与感动相结合的画面至今在我的脑海中经久不散…

初中的操场给我的记忆除了足球就是升旗仪式,这里发现,从小到大,同学们升旗时注意力不是在国旗上,而是看看国歌奏完时,国旗是不是正好停在杆顶。

初二时,伟果果不爱学习,特别喜欢看动漫。

现在想来,我不是讨厌学习,而是讨厌考试。

每逢考试,我就像得了病一样,考前是忧郁症,考时是健忘症,考后病情开始好转,拿回卷子时,心脏病就发作了。

学生时代,伟果果每天放学后以每秒80迈的凌波微步冲回家,以降龙十八掌打开我家房门,连书包也来不及放下就立刻以六脉神剑点开电视机,期待着昨夜未完结的动漫剧情,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

在我们幼稚无知的年代,这是不是一种莫名的纯真与感动呢?

而随着幼稚一同消失的,除了那泛着古老气息的白墙黑瓦,还有怀念起时,心中升起的,那淡淡的忧伤……

笔锋一转!下面再说听音乐!

记得当时,伟果果只听周杰伦的歌,其它的一概不听…

原因是周杰伦独特的音乐格调加上他外形个性突出,额头若隐若现,眼睛时隐时现…

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听周杰伦的歌纯属偶然,那是2006年的第一场雨,比以往时候来得稍早了一些。我在家看《大话娱乐》,听到周杰伦的《夜曲》…

当时就觉得:曲调优美!节奏强烈!旋律萦然!气势张扬!歌词没听懂!

本来,一首听不懂的歌是不会让我有耐心再听第二遍的,但第二天恰好《大话娱乐》重播,我无奈又听了一遍。

这次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终于听懂了几句乾坤网的“为你弹奏萧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跟夜风一样的声音,心碎得很好听…”

恰好,当时有个同学买了那张《十一月的萧邦》的专辑,注:虽然是盗版的。

于是,经验丰富的伟果果问她借来听听。她善良地答应了,还理所当然地借走了我收集了半个月的三国卡片…

当然,聪明而不绝顶的伟果果也不亏,因为我一向有借无还…

古语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伟果果自当身体力行!

现在,我也不记得那同学的名字了,只记得她是女的,另外有个外号叫“毛毛”。

我当时听到这个外号的第一感觉是应该是她小时候身上很多毛的缘故,并且凭借超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到一种和恐龙单挑的生物“金刚”。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插上虚则听英语实则听音乐的小霸王复读机,现在想来,那复读机也陪我度过了初中三年的快乐时光…

我播上那张久违的《十一月的萧邦》,翻来覆去听了好几遍…最终,在我坚持不懈地反复倾听之下,终于,听明白周杰伦唱的不是韩语…

而我,也总结周杰伦歌曲之所以点击率那么高的原因了。

当你听第一句的时候,他已经唱到第二句了,而当你想弄明白他前两句到底唱的是什么时,抱歉,他一首歌已经唱完了…

所以,你得一遍又一遍地去复读重播……

现在来说说我的个人珍藏:周杰伦专辑。

之前说过,《十一月的萧邦》是从“毛毛”那借来的,最终很自然地归了伟果果…

还有张《七里香》是从初一跟我一同上学吃口香糖、放学吃大年糕的同学那里借来的,他叫王贤敬,外号“大头”。

他后来还买了张《霍元甲》单曲专辑,很大方地送给了我,令我感动之余也很激动!

话外音:这哥们儿真自觉,哈哈。

另外,《范特西》也是一位叫王理雪的女同学那里借来的,她也很自觉地送给了我。注:跟我待久的人一般都自觉,嘿嘿。

我还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咸菜”,可能她觉得腌制食品容易致癌,不健康,所以直接改成了“菜”!这我管不着,反正她不是我的菜。

还有张《依然范特西》,是从一位当年令伟果果闻之色变而万万不敢色之吻遍的彪悍丫头那里搞来的…

但我为了偶像周杰伦,跟她大战一番。

当时,我跟她争抢的过程中将歌词撕成了两半,幸好我手大些,她手小些,所以大半归了我,小半归了她。

残破不全的歌词也只有一首,那首歌叫做【夜的第七章】。

歌词内容相当诡异,是关于谋杀的一首歌,但歌中,凶手却莫名其妙不知道是谁…

而我当时想的是,如果事后我被某人谋杀,那么凶手一定是那个丫头…

哦,忘了说,那丫头叫王梦迪,外号叫“摩的大小姐”…

当年叶问说:“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而我想插一句:“那是因为你没碰上这丫头…”

如果叶问说:“我要打十个!我不过是一个中国人罢了。”

那我想说:“那丫头打你能打十个,她不过是一个中国丫头罢了…”

我有这么一些初中女同学,平时各自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打酱油的打酱油,有空聊聊QQ谈谈人生理想,但绝对没有你想像的那种桃花运。

一到过节放假,她们大多都能回贵池和我一起唱唱歌吃吃饭逛逛街,我对她们中的某些人说,你看咱们这关系,比友情要高一点,爱情又谈不上,那以后咱们就是基友了。

其实,基友和死党本身是没什么区别的,除了笔画和性别上的差异。

而且,当基友这个网络词汇出现后,我常被熟人误认为在性取向上与国内百分之80的男性有差别,对于那百分之20的男性,肯定算不上一个好男人,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其父母没孝心,我相信你懂得…

他们要么心理上多了块什么不重要的杂机构,要么生理上少了块什么异常重要的零部件,或是两者都有,好比能够作为当代扫黄先锋的《葵花宝典》作者及男性读者…

伟果果很幸运没能成为其中一员,并将在漫长的日后自我约束而不往其靠拢迈进。

但对于基友来说,我理解,也很赞成。

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言论,而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化的一个不成文的特有标志…

说到这里,我好像听过这么一个报道:泰国的男性比例为35%,女性为40%……

当然,剩下的25%不知道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却是拥有男女两套设备的“动物”,故而很难想像,其工作量有多么的繁重与复杂……

其实,伟果果也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被称为基友,或是它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目前,国外相对而言是比较多,这可能与生活水平或家庭阴影有关。

外国的家庭暴力很普遍,打个比方,要是一个男人,小时候曾遭受女人的虐待或摧残,那么,很有可能,长大后就走向光荣道路了。

至于中国古代,基友大多是王公贵族。普通人一天到晚干活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干那事儿?而且他们结婚一般都很早,精力过早地花费在女人身上,就更别提有时间跟同性搞基了…

你们说是吧?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我去小个便…

不纯真的伟果果、谨以纯真的此文、怀念那些、纯真年代的、纯真岁月…

现在的一些人喜欢写一种东西,就是把一段话简短的拆成一行一行竖着来写,显得自己很有意境。还美其名曰:现代诗。

韩寒说,只要厚脸皮,任何人都能写现代诗。对此,我深表赞同。为了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一点,所以,我也试着写一次。

其实

多想某天醒来

睁眼

发现自己

坐在

初一教室的课堂里

老师掷来的粉笔头

正好打在我的额头

只是

一切

已回不到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