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44

第44章 深入研究发掘道家文化,实现世界科学人性化

被世界誉为东方巨人的中国第一哲人也是世界第一哲人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什么被误解并湮没了两千多年?为什么不是被东方的后人重新发现,而是被西方世界的自然科学家重新发现?李约瑟在《中国科学史》第二卷的引言和《道家与道家思想》的结论中说的几段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道家思想曾几乎完全被大多数翻译者和作家误解了。道家思想被人们所忽视。”“中国哲学家孔子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如果道家经典当时也被翻译出来,其效果是何等的不同啊!”欧洲的思想史何以没有显示出与道家的综合体系真正相似的体系,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常常感到,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完整的答案,那么欧亚两大文明各自的机制大部分就会昭然若揭了。

李约瑟把这种伦理学派湮没自然主义哲学学派的原因归结为汉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李约瑟在华期间的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说:“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李约瑟相信在中国发展近代科学失败的原因,应该归结为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环境不同于欧洲,而完全不是中国人对科学有什么固有的不适应。”李约瑟在《道家与道家思想》这章的结论中又说:“儒家思想一直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的人的哲学。道家思想则是失败者或尝到过成功的痛苦的人的哲学。”李约瑟在《中国人对科学人文主义的贡献》中谈到儒家和道家思想时说:“儒家思想太人文主义,虽然人文主义者是科学的。它一直对人类社会之外的世界没有兴趣。因此,有道家哲学,朦胧的老子和光辉而可爱的庄子的伟大反叛。”“由于渴望人类的最终利益,他们对任何直接的议案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感到,无论非常爱管闲事的儒家,如何一再唠叨,在人类对其生活于其中的巨大世界获得某些理解之前,人类社会决不会变得更好。”

造成西强东弱两个世界的隔阂和北富南穷差距的原因固然很多也很复杂,而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东方人文传统,误解湮没了科学人文主义的道家思想与西方人文传统的差异和西方人文传统的极端无限性,导致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为霸权主义的强权扩张创造了条件,应该是主要原因。要在世界规模上实现物理学家所暗示的世界观,即他们在自然中观察到的那种和谐关系,达到科学人性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通行本第64章)要能兴起一场真正世界意义的文化革命,在世界规模上复兴东方文化,首先要在道家文化发祥地的中国兴起道家文化的研究发掘工作。我们国家“行不言之教”率先奉行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文主义,在科教兴国根本战略的指引下,各项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的成就,为世界各国做出了表率,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支撑着枝繁叶茂的这棵大树的某些深根至今仍被埋在地下,这是作为道家文化发祥地要反思的问题,是要追根溯源,为什么把堪称东方巨人老子以惊人的洞察力,领悟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形成完整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体系,造成道家文化思想必然以宗教神秘主义和玄妙的诗歌形式出现,有时也以统治者想的视角说话!这就给历史上众多的道家文化注释家,把道家文化思想理解为“复辟派”、“王道派”的注释制造了“根据”或“借口”。

而老子的民本思想,有时也被历史上的开明君主所利用。除唐代倡导道为主教,以道治国的指导思想导致中国兴盛外,多数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以道魂儒体的形式,即道为儒用,可能是历史上出现多次儒道融合的背景。这可能就是李约瑟得出“儒家思想一直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的人的哲学,道家思想则是失败者或尝到过成功的痛苦的人的哲学”结论的历史原因所在。

当代中国在复兴东方文明的战略指引下,已经不是民本思想的利用者,而是民本思想的代表者和实施者。在全世界研究道家文化热潮的形势下,作为道家文化发祥地中国的有关方面应该理直气壮地兴起道家文化思想的研究发掘工作,推动世界新文化运动新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一场新的明亮场地,促进科学人文主义的结合,复归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功能,实现科学人性化,限制那些依仗科学进步构建起来的军事大国的倒行逆施和野蛮行为,为引导人类社会走出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时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