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11351900000012

第12章 近代西方哲学世界观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思维与物质运动具有一致性。但是思维与存在之间具有无限复杂的矛盾。思维与物质的自然本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总体上社会实践状况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社会实践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近代西方哲学构成论思维的科学世界观,所蕴含的本质主义,认为本质是既定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哲学家发现近代哲学的科学世界观的本质主义,抽象掉了人的生活主体和一切精神文化的东西,从人学出发追问近代人学导向人的生活主体失落的原因,试图把失落的主体精神和文化寻找回来重新融入世界。但是这种建设性的目的,使得现代哲学保留了某种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与近代哲学之间仍然呈现出某种联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也就是西方世界发现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前夕,随着解构主义兴起,西方现代哲学才直接从思维出发解构传统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由科学世界观转向生活世界观。但是他们提出人的本质在于没有本质,或者根本就不能说存在本质。这是一种非常极端意义上的生成性思维方式。他们的生成性思维和生活世界观,是指自在的、自发的,日常生活,私人化的活动领域。西方现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观和生成观,是理论与实践混沌未分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的视野中一个混沌自在的世界,虽然能说明人的自由,个性和生成性。但却很难找到共性、普遍性、规律性和确实性。在一个没有确实性的世界,生成性虽然消除了限制,但却没有方向,这种生成性思维和生活世界观最终必然导致相对主义,陷入困境。这是他们这种与马克思哲学不同的生成观和生活世界观不可避免的结果。因此,尽管西方现代哲学的各流派都拒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向生成性思维转换。但是,这种转换的动机不是为了反对和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要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一定的修复、调整和改良。是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范围内进行的。其目的是把资本主义制度从已经陷入的困境暂时解脱出来。他们要求取代形而上学思维形式的原因,也是由于这种思维形式本身也已经陷入了危机的困境,难以起到维护已经陷入危机和困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他们也意识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许多缺陷,需要进行大幅度改造修补改良。与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哲学思维方式同样需要进行调整和转换。由此西方各国出现了许多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潮。甚至出现了激烈地批判思想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批判资本主义。而他们的批判实质上都没有超出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但是对这些激烈的批判思想家要求对西方哲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造,甚至要从根本上改变哲学发展方向的思潮,也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或对立,而应该着眼于思维与存在统一的过程,是解决思维与存在之间无限复杂矛盾的过程。

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看到社会政治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在呼唤新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规律到底在哪里,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