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老滋味
11349500000082

第82章 马玉昆精制白水羊头

老北京人说到小吃时,总要加一个“儿”化音,叫“小吃儿”,让人听起来倍感亲切。小吃即非正餐之意。在街头巷尾小摊上随便填填肚子,尝尝味道,尽兴而已,是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在北京众多的小吃当中,回民小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回民是大族,以食牛羊肉为主。其烹调手段,蒸、炸、烙、煮样样俱全,其中味道,甜香软脆各有特色。面食中有年糕、切糕、艾窝窝、糖耳朵等,汤类有豆汁、茶汤、豆腐脑等,肉类则以爆肚、羊头肉等最为出名。

单说这羊头肉,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酱羊头,一是白水羊头,均堪称京味小吃之绝。羊头肉包括脸子、信子(羊舌头)、天花板(羊上膛)、羊脑子、羊眼睛等。其中以脸子肉最有味道,其薄如纸,撒上椒盐等作料后,做下酒菜,确为无上佳品。

回民小吃大多集中在南城牛街和南横街一带。其中南横街马玉昆制作的“白水羊头”最享盛名。他制作羊头十分讲究,每天早上先到屠宰场亲自挑选年龄和个头都相当的二十个西口羊头,拿回来后用烧得通红的火筷子把羊鼻子和耳朵里的细茸毛烧掉,然后用刷子刷白再放进锅里去煮。锅里只有白水,不放盐和任何作料,故名“白水羊头”。

下锅前,要用手掐一下,皮儿老一点的先下锅,嫩一点的后下锅。煮一会儿,即用筷子扎一下,根据不同程度一个一个地出锅,以免生熟不均。出锅时,一般是七八成熟,将其掰开,放人凉水中浸泡,目的是把里面的杂质和余血浸出来,然后再分出羊脸子、耳朵、信子等部位,上市出售。

出售白水羊头都是现切现卖。马玉昆的白水羊头不仅做得好,而且切肉的刀功也特别熟练。他用一把二尺多长的片刀,以极其优美的动作切出来的羊肉片,看起来如同薄纸,又极富弹性,呈半透明状态。只见他手拿作料瓶往肉片上“扑”地一甩,撒得十分均匀,让人立时感到香味扑鼻,口舌生津。他这作料制作,同样是特别精细,先是将大青盐粒放在火上烤去水分,再压碎过罗,其他如砂仁、丁香、豆蔻等也是如法炮制。最后,按一定比例配好,才放进特制的容器中。

由于马玉昆的白水羊头选料精、操作细、工夫深、物美价廉,所以特受顾客欢迎。每天,他的货车未到,即有人在那里排队等候。而当他开始切肉售卖时,总有更多的人前来围观,就像争看艺术表演一般,大名鼎鼎的京剧大师马连良、谭富英、尚小云、张君秋等都曾是马玉昆的常客。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玉昆调到南来顺小吃店,一些老顾客仍觅踪而至,外地人来京,也纷纷前去品尝这“一招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