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老滋味
11349500000042

第42章 杭州的茶馆

中国茶馆之多,杭州独有一份风姿,盖杭州的茶艺馆,开在天堂西湖,那是独占了一份天籁。比如风荷茶馆,听其名,便知其开在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旁,夏雨中,晚七八时到那里去,最是迷人。那时人少,可听檐外雨声,品龙井一杯,俄顷,有小姐送上莲蓬一枝,正是西湖里生的,里面有鲜嫩莲子数枚,此时意境,无法言喻,唯有独坐茶席,再品一杯。至于春和景明,杂花生树,落英缤纷,风和日暖,到有庭院的大佛茶庄,可赏盆景,赏奇石,赏春水,赏新叶,一杯在握,四处闲走,独往独来,其乐融融。这样的茶馆,哪里找去?

茶最初药用,继而食用饮用并举,最后发展到品饮,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在这过程中,茶馆的诞生和发展与饮茶的历史齐头并进。茶馆的切入口为宗教。汉时有人出家,与饮茶有关,为此专门建立了一种品茶的屋子,人称茶寮。这种茶寮,也就是茶馆的雏形,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茶与佛教之间的关系。

最早记载的杭州茶馆在南宋时代。当时的茶馆集中地,有一块开在今天的清河坊一带。那个时候,茶馆已经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来了,有听琴说书饮茶的,有文人雅士聚会饮茶的,有市井引车卖浆者在街头茶摊上边饮茶边谈天说地的,等等。

尤其已经出现了一种称之为瓦肆的游艺场所,这里常常有说书人说书,下面坐着的人品茶听书,入迷之极。岳飞死于杭州风波亭,他被平反昭雪之后,事迹立刻搬入瓦肆,所以有“一市秋茶说岳王”之诗。

到了明代,茶肆茶楼在杭州林立;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生活象征,有茶馆老板,每逢花事兴起,便在茶馆开花展,以此招徕茶客。

清末民初,杭州的茶馆业更是兴旺,不少革命志士,比如秋瑾、陶成章等人,也经常在茶馆中谋划革命。那时杭州著名的茶馆有三雅园、喜雨台等。各个茶馆分工也往往不同,有专门斗鸟的,专门作人力市场的,专门下棋的,都是自然形成。据有关方面统计,当时的茶馆大约有两百多家。

1949年之后,杭州的老茶馆越来越少,但沿西湖边的风景点内的茶室,却始终没有关闭过,这是沾了西湖的光。游人总有走累与口渴的时候,坐下来便有地方喝茶,且可饱览山光水色,那是何等享受。即便是“文革”最激烈的时候,这种可以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也没有被革除。这是杭州茶事的幸事。有人统计,今天杭州的茶馆差不多已经恢复到当年的二百多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