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老滋味
11349500000014

第14章 阮元与“满汉全席”

早年,内地一些大酒店风行“满汉全席”,一席菜肴达一百二十多样,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色。由此,我想起了清代乾隆年间大学者阮元与“满汉全席”之关系。

阮元是江苏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他二十三岁时会试、殿试连捷,入翰林院任编修。清代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才的机关,凡正途(科甲)出身的仕子,进入翰林院乃日后飞黄腾达的第一步。阮元少年得志,进翰林院没过几年便遇上了“翰詹大试”。考试题由乾隆亲自命题。题目为“眼镜”,限于押“他”字韵。这个诗题对那些泥古不化的夫子们,显得非常生僻艰涩。因为眼镜在当时的清代并不普及,古人诗文中均未提及,何况“他”字又是险韵。而阮元诗作得最好,他的诗中有一联是“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乾隆大为赞赏。原来乾隆此时虽年逾八旬,但仍耳聪目明,不戴眼镜。阮元用“四目”、“重瞳”的典故来恭维他,意为乾隆可比尧舜,察人看事,非常清楚,无须借助眼镜。因此,乾隆高高兴兴地提拔他为一等一名。考了第一,阮元遂由编修升为“詹事府少詹”(正四品官),不久便外放为“山东学政”(与巡抚同级)。

阮元出任山东学政时,其时山东巡抚是人称“毕不管”的毕秋帆。毕秋帆见阮元少年新进,前途无量,且阮元断弦未娶,便为其牵线作伐。毕秋帆保媒的女家乃山东曲阜孔府,受封为衍圣公的胞姐。

清朝自定鼎北京后,为了加强其君主统治,极为尊孔,乾隆每到曲阜孔庙祭礼,必下榻衍圣公府。孔府接待贵客自然以吃喝为第一要务,何况孔夫子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故而饮馔非常讲究,一道“府菜”大筵席,可达一百三十六样,并定期朝贡。

孔小姐下嫁阮元时,随孔小姐陪嫁过来的,还有四名厨师。这些厨师个个身怀绝技,深谙孔府烹饪之奥秘。阮元后来仕途一帆风顺,做到如他自书的门联那样:“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由于历任肥缺,宦囊充裕,阮元豢养着一大批清客幕宾。这些文人雅士除了陪阮元翻古纸、究仓籀、勒金石外,就是吃喝玩乐。内有名师主厨,外有雅士陪餐,此时的阮元在饮馔上也就不断花样翻新。他在两广总督任内曾以“府菜”为基础发展出一道席面,虽不及“府菜”规模,但也远远超出一般市面上的水平。由于这种席面能兼顾满汉人员的习惯,因此人们便称之为“满汉全席”。

由此可见,而今流传的“满汉全席”,便始自山东学政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