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红旗漫卷:画桥革命根据地斗争风云录
11345800000005

第5章 苏区的土地革命

杨厚成

共产党领导究人闹革命,主要目的之一是为贫苦农民获得土地。因此在暴动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后,最迫切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实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余江的土地革命,是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逐步进行的。1930年,在余江一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1931年又先后在二区、三区实行土地改革,一、二区农民共分得土地22732亩,收种了四至五年。三区土改刚刚把田分上户,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不断围剿,形成拉锯式,大部分村庄的农民没有得到收种。土改开始时,县、区、乡村苏各级都成立了分田委员会,在分田委员会领导下,首先召开了贫雇农团会议,废文契、废债款,划分阶级。当时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土豪、劣绅等六种。当时划分阶级非常慎重,在初步确定各户的阶级成份后,要交群众会上讨论,不正确的予以纠正。阶级划分定案了,分田委员会依据1930年5月《信江特区苏维埃土地临时使用法》和《信江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政纲》有关土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并根据总田亩、总人口和各阶级,具体作出区别分配的决议,原则是:

(一)将一切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没收豪绅、教堂寺庙祭祀祠堂等的土地及财产。

(二)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原乡耕种的土地为原乡分配,根据本乡的土地和总人口,平均计算分配,不在别乡调整。

(三)土地分上、中、下三等,贫雇农分好田,中农分一般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具体做法:

1、参加红军者,首先拣地主的好田,数量照一般人一样。

2、贫雇农在参加红军者拣了之后,拣上等田,数量照一般人一样。

3、中农在原有的自田基础上减加。

4、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

5、手工业者,以手工业为生活主要来源者,不分田,以农兼做手工业者视其具体情况分给家属或本人。

土地分配原则各地大致相同,但有个别地区是照阶级性质再按劳动力进行分配的。即主要劳动力多分,半劳动力减分,消费者少分。鸿鹤咀就主要劳动力分四亩,半劳动力(如妇女和年龄上了60岁以上的男人)分二亩五分,消费者(16岁以下的男女儿童)分田亩五分。

分了土地后,每年都由收种的交土地税。交土地税分上中下纳交,上等田交4斗谷,中等田交3斗谷,下等田交2斗谷。

土地改革后,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根据地的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了翻身,生活过得愉快,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在战争的年月里,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了有仗打仗,无仗打就生产,或者白天打仗晚上生产,晚上打仗白天就生产,并连年获得了大丰收,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每年新春岁首,根据地的人民都要做大量的米果,多的做七八担,最少的也要做二三担米。宰猪过年甚至家家都是,真是幸福美满,快乐无边。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的同时,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支援红军和保卫土改成果的热情更加高涨,进一步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