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碑刻最早见于东汉。笼统来说,刻有文字的石头即称为碑刻。而石刻的含义则更广,碑、碣、表、志、莂、阙、浮图、幢、柱、础、井阑、摩崖、造像等统包在内。按朱剑心《金石学》的说法,“立碑之例,厥有四端:一曰述德,即崇圣、嘉贤、表忠、旌孝,郡邑长吏之德政碑是也;二曰铭功,即述圣、纪功、中兴、叡德,边庭诸将之纪功碑是也;三曰纪事,“灵台经始,斯干落成,自庙学营缮,以逮二氏之宫是也”;四曰纂言,官私文书、古今格论,自朝廷换号,以逮诗人之作是也。这是从文字内容而言。
我们通常说的碑刻,均为石刻,生铁铸造的碑刻,凤毛麟角,而卦山天宁寺偏偏有我国碑刻的珍贵形式——铁碑。
《明铸成铁佛之记》铁碑,碑身碑座一体用生铁铸成,碑铭阳刻,是我国碑记中极为罕见的珍品。总高1.83米,用分块泥型法铸成。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交城县乡民姚普贵等人捐资铸成三尊大型铁佛,每尊高约3米,安置于阁内,并在两翼设千佛龛。再由平遥县“金火匠人”张公义、张明皋、张增等人承铸铁碑,交城知县崔志仁撰文。碑铭主要记载正德七年(1512年)因久旱不雨“祷雨有应”,而在天宁寺千佛阁中所铸三尊铁佛始末。碑阴刻记赞助人花名。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曾有人进寺砸铁碑“变废为宝”,多亏寺僧常广(第54代住持)极力保护,侥幸未毁。1965年“大三线建设”,山西省某单位占用寺庙时将铁佛、木龛等全部捣毁,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2011年,交城县诸方居士贤达急切呼吁重铸三佛,恢复贤劫千佛旧观,且易铁为铜,2012年竣工。
目前全国能见到的铁碑有两通,一是卦山天宁寺明代铁碑,出现最早,目前被认为是我国的第一通铁碑;二是保存在北京中国铁路博物馆的清代铁碑,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纪念京汉铁路建成立下的,二者相差38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