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乔家大院
11344700000017

第17章 文人雅士的标榜

为表达好古之意和学识之广,就需要体现古之君子的雅好与气节,其中最理想的表达莫过于琴棋书画四艺图。要知道,敕撰《宣和博古图》的宋徽宗也有此好,还在宫中相应设有四阁。据南宋王明清《挥麈录·挥麈余话》记载:“至会宁殿,有八阁东西对列。曰:琴、棋、书、画;茶、丹、经、香。”历代文士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留下了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同样写下了《琴棋书画四首送赵道士》。诗中所用陶渊明、商山四皓、颜真卿、严子陵之典,既向往隐逸之乐、又难掩雄浑壮阔,成为士大夫渊博学识和坚贞气节的代表。

“三友”、“四友”、“四君子”等题材是体现文士之高风亮节的间接方法。其中松、竹、梅岁寒三友所表达的坚毅、有节、孤傲之德备受士人追捧。关于松,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留下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第九》)。关于竹,唐杜牧在《栽竹》中有“萧骚寒雨夜,敲劼(jié)晩风时”。关于梅,北宋王安石在《梅花》中亦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至迟元代,“寂寞无人亦自芳”(南宋郭印《兰坡》)的兰花加入其中,便使“三友”转为“四友”。明黄凤池所辑《梅竹兰菊四谱》内,有陈继儒《题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中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其后引为“四君子”。清王概所编《芥子园画谱》中,亦有兰、竹、梅、菊一卷。事实上,“四君子”与“四友”十分相近,只不过以“冒霜吐颖”之菊代松而已。乔家大院表达清雅高洁的题材在挂落及其两侧边饰中多有运用,往往取苍松、修竹、寒梅、幽兰、霜菊中的一至两种。它们拥有同样精湛的透雕工艺,但即使题材相同,图案的设计也大相径庭,尽显民居活泼欢快的气氛。

装饰中历史人物的题材表达了主人对经典的熟知,同样可以视作修为的体现。如彩画里的“舜耕历山”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文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讲的是舜在历山耕种、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之事。画中的舜与牛悠然自得,仿佛其《南风》之歌随风飘荡。而《南风》中民安物阜、天下大治的内涵,仿佛是乔氏家族家财万贯、岁岁平安的希冀。“赵氏孤儿”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讲述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大夫屠岸贾与赵盾不和,便借口赵盾有谋反之嫌而将赵氏全家诛杀殆尽,仅遗孤赵武被程婴和公孙杵臼所救。后赵武长成,终报其仇。“孙庞斗智”讲述了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谋害孙膑之事。孙膑逃到齐国后担任齐国军师,最终使用减灶计斗败庞涓。“圯桥授书”,则为秦时张良在圯桥下拾履拜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