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悦读MOOK(第十四卷)
11344300000030

第30章 一个普通居民的国庆日

◎ shsh2009

庆祝建政六十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典是令人难忘的。这也许是六十年来,组织工作最周密,动员人数最多,最华丽的庆祝活动之一。国庆前后,媒体大量报道了这次庆典幕后的种种新闻——阅兵村的苦练、参加游行群众的热情、编导人员的煞费苦心……盛大的庆典是许许多多人用汗水和热情铸成的。其实,千百万普通百姓也为这场盛典作出了贡献,下面摘载《博客天下》刊登的《一个广场周边居民的国庆日》一文,记载了一个老百姓是如何在兴奋和快乐中度过这一天的,不妨看看。

“十一”那天,闹钟本来是定到凌晨三点半,因为女儿四点半要到学校集合,参加国庆六十周年大典,起床、洗漱、吃早点……加上路上要用的时间,实在是不能再晚了。

可是事实上,三点钟就被“唤醒”了——楼下的中学集合时间更早。三点整,一个响亮的女高音已经用扩音喇叭吹起了“集结号”:“已经到校的同学迅速到本班教室,请班主任老师注意清点人数,请同学们再把自己的道具包检查整理一遍……”因为戒严,这条街上整晚都没有汽车通过,这一阵高亢的喇叭声,划过了黎明前宁静的夜空,也划破了我酣香的梦境。等到“一只羊、两只羊”地数着好不容易睡着,家里的闹钟也响了。

催着女儿起床,帮她把仪表收拾停当,早餐后送她去学校……临出家门,又不放心地摸摸裤兜,嗯,“那硬硬的还在”——身份证和通行证。上次演练的时候戒严,送孩子时因为没带身份证差点回不了家,这次可不敢再忘了。

从学校回到家,差一刻五点,躺下准备睡回笼觉。刚有一点迷糊,耳边就响起了一阵阵厚重的马达声。起身到窗前一看,是一辆连着一辆的国庆专用车,没想到参加集会的“各界群众”这么早就已经送到广场了。楼下的马路,现在是国庆用车的专用停车场,几十辆大轿车浩浩荡荡地一路挺进,车轮滚滚,马达轰鸣,我忽然想起一个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句式:“一片繁荣景象。”

六点钟不到,车都停妥当了。我不屈不挠地又躺下,再次企图睡觉。没过多大一会儿,广场那边传来了国歌和口号声,大概是在调试音响。七点半,手机响,是网上购物的配送员,说今天封路不走,问我明天送货行不行。折腾了这么几个回合,向来贪睡的我虽然困得头晕恶心,可是睡意全无,索性打开电视,看央视的国庆直播。

终于等到十点钟,阅兵开始了。我和老公一会儿跑到窗边听广场上传来的“真声”,一会儿又跑回客厅里看电视,穿梭奔走像两个“无事忙”。看了一会儿,老公让我赶紧换衣服,等飞机从广场回来在此经过时跑下楼去看。我虽然穿戴整齐了,却没真打算去,觉得这样跑出去糊里糊涂地看热闹,还不如看电视听人讲解更明白。可是当第一梯队的领航飞机“预警二○○○”闪亮登场,小区院里一片欢腾的时候,还是忍不住飞奔下楼。尽管小区门口的马路,已经被戒严线围住,我们的活动范围只限在狭窄的便道上,但是抬头仰望一组组战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呼啸而过,那感觉还是相当妙的——用当下的一句流行语说:很震撼。

十二点四十开始,楼下的大轿车们又发动起来。参加群众游行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列队回来了,一路上还不时地喊着口号。我们打开窗户,趴在窗台上看热闹。隔壁单元有位兄台瞧得一时兴起,模仿着胡主席阅兵时的语气朝楼下喊了一声:“同志们好!”底下列队的年轻人惊奇地抬头,微笑,不少人还礼貌地招手致意,楼上的住户们见状又鼓掌回礼,一时间楼上楼下个个欢颜,和谐一片。

晚上七点五十三分,国庆晚会开始了。因为有难得一见的焰火表演,用量又是二○○八年奥运开幕式所放焰火的两倍,尤其让人期待。大门口还被戒严的布条围着,出不去,我们想起小区东南角那一带的视线较好,没曾想那地方竟还别有洞天——小区外有一块刚刚拆完还没有盖房子的工地,原本是被围墙隔开的,可是这天,围墙很善解人意地有了一个洞,只要踩着它攀上去,就很容易从旁边少了几层砖的围墙上迈过去了。那块空地平坦、开阔而且灯光暗淡,简直是观赏焰火的一方“胜土”!几分钟的排队过后,我们顺利过关,而第二波焰火,刚好在这个时候腾空而起,绚丽恢宏,千姿百态,姹紫嫣红……人们在这一片火树银花的太平盛世里赞叹、欢呼,说说笑笑地一直待到整个晚会结束。

这,就是一个住在广场周边的普通百姓,在那个盛大的国庆日里的琐碎一天。对于那些扰了清梦的嘈杂、那些因戒严而带来的出行不便,未尝没有一点烦恼,可我到底还是兴奋而快乐的,那滋味有点像巧克力——淡淡的微苦里面,是掩不住的浓浓醇香和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