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骂人的艺术
11340200000027

第27章 龙多不治水

有一个笑话,其实也不是笑话,是从一句谚语延展出来的寓言。

谁都知道这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但这三个和尚也不能总没有水吃,于是他们雇了一个劳动力,从山下的小溪里往山顶的寺院里背水。这三个和尚坐在山门外,一个和尚分工统记数量,一个和尚分工检查质量,另一个和尚负责政治思想。因为山陡路险,背上来的水怎么也不够饮用,最后,那个劳动力先累死了,跟着,那三个和尚也就渴死了。

这当然很可笑,细想想,又不觉得可笑,现实生活里不乏这样的事例,奇怪的是人们习以为常,谁也不曾为之笑过或者哪怕哭过。没有!今天和昨天一样,昨天和前天又是一样,而且,不难设想,明天和今天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山门外面永远会坐着三个穿黄袈裟的和尚,和山底下一个永远在吭哧吭哧地背水的劳动力。

据报载:“对上海、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在生产计划部门的人员比例为1.1%,中外合资企业为5.6%,在技术部门国有企业为2%,中外合资企业为4.1%。同时,在质量管理、研究开发、财务管理、销售采购等业务部门中,国有企业里人员所占比例也均低于合资企业。但从非业务部门(包括总务、人事、综合、秘书及党务人员等)来看,其人数比率却大大超过。非业务部门人员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就难以提高。”

如果说,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产品的话,那么,不言而喻,那些爬格子的人,便是生产力了。那些不停地照看着爬格子的人,生怕他们误入歧途,总是来不及地指点迷津,给予太温暖的关怀,给予太亲切的箴导的部门和领导,和原来也执笔为文,如今也进入了照看爬格子的人的部门和领导行列之中者,便可算是生产关系了。

按照我们都读过的列昂捷夫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说法,生产关系应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应该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那么生产关系过于庞大复杂,必然要人浮于事,而人浮于事的结果,必然要闲着没事干,没事干,又不肯修真养性,难保手痒痒得不好受,必然要没事找事。弄不好,无乱添乱。因此,干活的被领导者,和不干活的领导者,也就必然存在一个合理的比例问题。如同上面的那项调查一样,指手划脚的人多了,都穿着黄袈裟,坐在山门外等水喝,大概不是个办法。

至于怎样一个比例才算妥当呢?愿有识者幸以教我。

反正有一条,也是一句中国的古老谚语,“龙多不治水”,大概还是有些可供参考的道理的。

199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