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35岁单身女子的沙发客之旅
11338200000005

第5章 香港——第一次惊险的沙发经历(1)

打电话给他不接,却发短信回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些不好的预感了,只是没有想到真的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志铭先生发了条关心体贴的短信:“我现在在谈点事情,不方便接电话,你先找个地方坐一下,站着等会累的,我马上就过来接你。”然后就完全失去音讯了。

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地铁站里,等了三个小时,孤独无依,心里非常惶然。不知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他手机丢了?(应该不是,因为过了两天后手机还是不通,而且连MSN也没有回复我);他出意外了?(老天保佑不是,虽然这样的结局能让我对人性还多点信赖,但我还是宁愿他平安无事的);或者他存心耍弄我?(那就太可怕了,如果不方便接待我,完全可以提前说明,哪怕是临时说明都可以的,至少我不用这样不明不白的在黑夜的地铁站等待,可以自己安排住宿——而且我也实在是想不出至于要这样耍弄我的理由)。

我的首次沙发之旅就以这样的方式展开了,在将近一个月的接触聊天通话后,我被搁置在了香港的关口,地铁第一站。

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旅行,我在香港的地铁站茫然无措,不怕你笑话,我连地铁怎么乘坐都不是很清楚,向来是可以依赖的时候就不愿意动脑子的我、非常路盲丢三落四的我,这下要一个人在香港地铁站徘徊了。

由于志铭同志说所有一切交给他好了,于是我连香港的攻略也没有作,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住宿,甚至不知道怎么从深圳罗湖口岸的关口到香港的市中心。脑子里除了这么多年来香港电视剧里看到过的九龙、旺角、尖沙咀之类的地名,唯一记得的就是朋友告诉过我的,在香港一定要买八达通,不然寸步难行。

买好了八达通,又拨了一通志铭的电话,依然是联系不上,翻了一下笔记本,居然发现记了kevin的电话。于是病急乱投医,硬着头皮拨通了他的号码。心里在暗暗懊悔,何苦要出来旅行,何苦要到香港日本物价这么高的地方,何苦要尝试作什么沙发客呢?瞧瞧现在落到什么地步!

电话响了好久才通,一听到Kevin爽朗的声音,我一直提着的心就从嗓子眼里好好的放了回去,直觉告诉我,他肯定是个不错的人!果然,他听了我磕磕绊绊的诉说,饭还没有吃好就匆匆赶到车站来接我了,真是幸运哦!——看来口碑真的很重要哦!kevin的宿主评价上有长长一列的好评。

Kevin的家在围村——龙跃头,一个非常安静的小村。村庄里都是十几年前的小平房,偶尔还有一些檐角有雕花装饰的小祠堂,路边可见围门和围墙,部分民居甚至至今还保存着原来的风貌。

围村,是指由石墙包围的传统中国村落,用以防御邻近仇敌、盗寇和猛兽,常见于广东南部,尤以香港新界为甚,住在村落里的多是一个家族。

大多数围村都设在新界,曾为新界五大族——邓氏、侯氏、彭氏、廖氏和文氏的聚居地。现在市区只有黄大仙的衙前围村保存完好。

龙跃头位于香港新界粉岭联和墟东北面,附近有龙跃岭山,相传古时候有龙跳跃其中,因而得名。

龙跃头是新界五大族邓氏之地,其族原籍江西吉水,族人最津津乐道的是与宋朝皇室渊源极深。相传南宋末年宋高宗之女“幼宗姬”南逃,嫁与锦田邓氏族人:邓自明(号惟汲),其长子于元朝末年迁居于龙跃头。自后开村立业,子孙繁衍,成为今日的“五围六村”,1999年12月4日龙跃头文物径正式开放,为香港第二条文物径。龙跃头至今还保存不少典型中国传统建筑,例如松岭邓公祠及天后宫等,而区内一些围村,如老围及新围等,其围门、围墙及村内部分民居,至今还保持原来风貌。

经济如此发达,又曾经沦为殖民地的香港,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却依然不忘记为我们的民族特色保留了一块自留地,甚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存比内地很多地方更为深入骨髓。

现实中的Kevin比网上给我的感觉要好很多,网上的时候总是半天才说一句话,后来才明白是打字比较慢的原因。现实中的他热情、开朗、健谈又幽默,而且多才多艺,对音乐、摄影、历史等都很有研究,而且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而且总能用不偏激、客观的态度予以评价。

所谓福兮祸兮,当你以为是坏事的时候,说不定好事就接踵而来了,当你以为是喜事的时候,隐患已经悄悄跟在后面,所以,要淡定!人生祸福皆能用平常心对待才是。

你瞧,无望的等待后,却有幸住到了这样的风水宝地,认识了赤诚的朋友。

只可惜围村交通很是不方便,而且第二天一大早kevin安排了旅行,所以我必须得另觅住所。

在网上临时联系了Joe,Joe听我说明了情况,爽快的答应了提供沙发,而且还很仔细的在网上查了路线,告诉我怎么走,并且答应一大早到车站接我,于是,第二天我顺利的从kevin家转移到了joe家里。

第一次沙发客的经验就那么惊险,不过最终有惊无险,大圆满结局。毕竟世上总是好人多嘛。其实,旅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经历不同的故事的过程,旅行的乐趣,除了风景,还有那些每天都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之事。

你一定会问我,住在陌生人家里,你不害怕吗?

我想出门旅行,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别人,大多数的人是善良的。其实如果真的要害怕,我觉得应该是对方,毕竟我是住在他们的家里,万一我是个小偷或者坏人怎么办?

可是,沿途上,基本上每个宿主都在第一天就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我了。这样的信任,让人心里觉得暖融融的。

当然,作沙发客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有时候也需要运用你的聪明才智去分辨、判断、处理种种情况,像这第一次的沙发宿主放了我的鸽子,至今原因不明,而后面,也有遇到惊险的、意外的、尴尬的各种情况,慢慢看我的沙发旅行故事吧。

好奇害死猫:土老帽,恶犬与新娘幽灵

香港的第一天,就发生了数件糗事。

Joe家里住在屯门,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决定先参观一下附近的邓族原住民区和博物馆,顺便也让我这个乡下妹子有个适应的过渡过程。

Joe教了我半天,我终于弄明白了西铁、地铁、轻铁之类的换乘和区别,于是兴冲冲的出发了。

(现时,港铁共有9条市区及近郊路线、连接机场的路线、轻铁系统及缆车系统:

东铁线:由红磡站至罗湖站及落马洲站,连接九龙西与新界东、西。全长41.5公里,共14个车站。

港岛线:由上环站至柴湾站,贯通香港岛区,途经上环、中环、铜锣湾、鲗鱼涌、柴湾等地,全长13.3公里,共14个站。

观塘线:由油麻地站至调景岭站,贯通九龙东西两地,途经九龙塘、九龙湾、观塘等住宅区,全长14.7公里,共15个站。

马鞍山线:全线均位于新界东沙田区内,由东铁线大围站延伸至马鞍山乌溪沙站。全长11.4公里,共9个车站。

将军澳线:由北角站至宝琳站及康城站,连接香港岛区至将军澳新市镇。全长12.3公里,共8个站。

荃湾线:由中环站至荃湾站,贯通香港岛区、九龙西及新界西,途经中环、尖沙咀、旺角等商业区及长沙湾、葵涌等工业区,全长16公里,共16个站。

东涌线:由香港站至东涌站,连接香港岛区、九龙西、青衣岛及大屿山,全长31.1公里,共8个站。

西铁线:由红磡站至屯门站,连接九龙西与新界西。全长35.7公里,共12个车站。

轻铁:来回屯门、元朗及天水围,贯通新界西区。全长36.15公里,共68个车站。

迪士尼线:来往欣澳站和迪士尼站,连接东涌线及香港迪士尼乐园,全长3.3公里,共2个站。

机场快线:由香港站至博览馆站(亚洲国际博览馆),连接香港岛区及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全长35.2公里,共5个站。

昂坪360:来往新界西区东涌站和昂坪站的缆车(索道)系统,连接东涌及昂坪,全长5.7公里,共2个站。)

结果在轻铁换西铁的地方,就出了第一件糗事。

刷卡的时候,我发现居然只扣了0.2元。物价昂贵的香港,地铁的起步价就是3.8元左右,我很好奇,以为是弄错了,于是又走到里面,刷了一次,结果我发现,来回扣了3.8元。可怜姐姐我好奇心太强,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来回一下就要扣3.8元而刚才坐那么远却只扣了0.2元,于是又试了一次,好奇的代价是又扣了一次钱,oh,my god!要是有人看到我在地铁的出口来回走,而且居然还被扣钱了,肯定会笑死的!

于是,我跑去问讯处,里面的小妹妹笑容可掬的告诉我,轻铁换西铁,是铁路公司在搞优惠,所以才扣那么点钱!西铁换轻铁,则是免费的。

好奇害死猫啊!郁闷!郁闷!此种情况下,也唯有使劲拍打我那过于好奇的脑袋瓜了——天蝎的致命弱点:神马都要搞个明白,心里容不下一点疑问啊!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屏山文物径,位于新界元朗(西铁天水围站附近)的屏山文物径于1993年12月12日由总督彭定康先生主持开幕仪式,为香港首条文物径。

文物径蜿蜒约一公里,途经坑头村、坑尾村和上璋围三条村落,将多座典型中国传统古建筑,串连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廊道,勾勒出香港百年前农家小户辛勤耕种的生活图景。走在路上的村民也特别像老电影里的香港人,淳朴、热情,原生态。不时可见衣着朴素的大姐安闲的在围墙里逛出来,手上拿着些零嘴,一会跟另一个凑在一起,眉飞色舞的讲些家长里短。

屏山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邓氏其中一支早于十二世纪时已定居于此。多类瑰丽建筑先后兴建,不少至今依然屹立,见证着过往的历史和社会发展。

文物径沿线的独特古迹包括聚星楼(香港唯一的古塔)、邓氏宗祠(本港最大的祠堂)、上璋围(——古围村)、觐廷书室(专为村中子弟准备科举考试而建)、洪圣宫、杨侯古庙及其他多所传统建筑。

聚星楼原名“魁星塔”,又名“文塔”,为三层青砖古塔,塔身呈六角形,已有超过600年历史,是为了庇佑村中子弟学业有成,加官进爵, 光耀门楣而设的风水塔,是香港现存唯一的古塔。

邓氏宗祠由邓族第五代后人邓冯逊于清康熙时期(1662-1722年)兴建,宗祠由三座祠堂组成,里面珍藏着有不少字画雕刻。邓氏家族是新界百年前五大原居族裔之一,早在12世纪末迁居屏山,定居新界至今已近1000年。

邓氏宗祠为三进两院式建筑,正门前两旁是鼓台,各鼓台有两柱支撑瓦顶,内柱为麻石,外柱则为红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门没有门槛,前院却有砂岩通道,显示邓氏族人中曾有身居当时朝廷要职者。

建筑物三进大厅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屋脊皆饰有石湾鳌鱼和麒麟,后进祖龛供奉着邓族先祖神位。

祠堂一角放了三个非常古老的立式电风扇,锈迹斑斑,仿佛为了述说时光的流逝留下的印记。

杨侯古庙又称侯王庙,坐落于香港屏山坑头村西北角,是元朗区六间供奉侯王的庙宇之一。杨侯古庙的修建日期已无从稽考,但村中父老相传此庙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侯王即宋末忠臣杨亮节,他因保护宋帝而捐躯,深受后人景仰而加以供奉。杨侯古庙座东北向西南,结构简单,只有一进三开间,正厅供奉侯王、左厅供奉土地公、右厅供奉金花娘娘,但香火却长盛不衰。

古庙前的小径旁是屏山古井,八卦与圆的形状层叠,颇似古代的铜钱。曾经养育了周边多少子孙的古井,如今已经安然歇息,只作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与古庙日夜相伴。

话说终于来到了屏山文物径入口处的聚星楼,端着相机装模作样的拍了几张照片,想问问路。里面的大婶忙着打电话,随手递给我一份地图,我站在旁边,看着大婶手舞足蹈的投入劲,张了几次口都插不进嘴,于是硬生生的把话吞了回去——好歹也读过书的,人家都给你地图了,就照着地图走吧。

于是粗略看了一下,毫不犹豫的朝着左边一条小路走去,古径嘛,总不可能是右边的水泥路吧?

沿路走走停停,只见两旁房子稀稀落落,甚是荒凉,倒像是十几年前农村老家的情形。心里不免有些奇怪,邓族号称香港最古老的原住民,这些古径既然是让人来观看的,好歹也应该有点生气或者整理过的吧,怎么完全是一副乡下郊外的样子呢?

走到一个岔路口,右边的是一个下坡路,左边的路边放着一块牌子:没有古径,内有恶犬。但是木牌却像是个玩笑话般歪歪斜斜的随手丢在左边凸起的小坡上。

略一踌躇,心想,难道走错路了?可是好奇心又起,看那牌子,似乎很多人往这里走才会立的,都走那么远了就进去看看吧,说不定有什么好玩的呢,大不了错了再回头好了。

至于内有恶犬那句话,根据以往经验,基本上在我脑子里印象就是一头用铁索吊着的狼狗,狂吠扑腾而已,完全没有往心里去。

结果这次好奇真的差点害死猫!

当我走近大门的时候,突然听到一片响亮的犬吠声。说时迟那时快,在我愣怔着,还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从铁门内忽然冲出四条大狼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我。黑色的大狼狗夹带着风声,瞬间就扑到了眼前。

在那一刻,我脑袋里一片空白,依稀记得熊是不吃死人的,狗应该也不会咬死人吧?

于是我死命的控制着转身逃跑的念头,瞪大了眼睛看着它们——其实我也完全没有力气和勇气作其他的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