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不要用指尖用力。
⑶操作时不要含有揉的成分,如捏中带揉,则其性质即趋于了拿法。
适用部位
头面、颈项、肩背、四肢。
八拍击法
操作
用虚掌拍打体表,或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等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拍击法。
要领
⑴拍打法手劲要轻重有准,柔软而灵活。
⑵用力轻、快、稳,而且要均匀,双手可交替进行。
适用部位
指尖叩击法适用于头部,拳、掌等拍击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部位。
第六节
按摩的操作要领
掌握按摩的姿势、力度等,和按摩手法一样,不仅可以使疗效得到保障,而且可以更省力、更可靠,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按摩中的用力
按摩中力用小了不起作用,力用大了又可能使病情加重。一般来说,损伤或炎症的早期或虚证者,应用力较轻;损伤或炎症的晚期,应用力较重。在敏感的穴位或其他部位上,应用力较轻;在一般的穴位或其他部位上,应用力较重。腰骶、臀部及四肢外侧,可用稍重手法;前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则应采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对年老者、年幼者、体弱者以及劳累、空腹、精神紧张、长期的慢性病患者,手法宜轻。如果手法过重,刺激强烈,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头晕眼花、心慌、胸闷欲吐、全身出虚汗、四肢发凉等。对于体质强壮者,以及病症反应急的病人,按摩的手法可以适当重一些,但也要以能够耐受为宜。在穴位处治疗时,局部有酸、麻、胀、重的感觉是正常现象,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得气”。
按摩的体位
按摩时应处在一个舒适的体位上,这样才能保证按摩的顺利进行。按摩身体正面时,要采取仰卧位或坐位或半坐位;按摩身体颈项部、肩部、背部、腰骶部时,要采取俯卧位或坐位;下肢的按摩一般采取卧位,上肢的按摩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或半卧位;对于体质虚弱者,以仰卧位或半卧位为好。
仰卧位
适用于胸腹部、头部、面部、颈部、四肢前侧的按摩。
侧卧位
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四肢的后侧按摩。
坐位
适用于头面部、胸部、肩背部、四肢的按摩。
适用于侧头部,面颊一侧,颈项和侧腹、侧胸以及上下肢该侧的按摩。
三、按摩的方向
按摩时要注意按摩的方向,一般按照由内向外、由上到下的顺序。
按摩的手法有补和泻的分别,一般是按照经络走向按摩为补法,逆着经络走向按摩为泻法,顺时针按摩为补,逆时针按摩为泻。不同的用力方向,带来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七节
按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按摩疗法和其他疗法一样,有特殊的适用范围。了解按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以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获得理想的按摩效果。
适应证
儿科疾病 小儿泄泻、小儿哮喘、小儿斜颈、小儿遗尿以及小儿营养不良等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闭经、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等
男科疾病 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阳痿、遗精等
炎症性疾病 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炎、胆囊炎、关节炎和心肌炎等
疼痛性疾病急、慢性扭挫伤,如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神经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肋间神经痛等
其他常见病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肩周炎、腕管综合征、关节僵硬、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视、鼻炎、耳鸣等
禁忌证
⑴ 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⑵ 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或高热发烧者
⑶ 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
⑷ 各种骨折、骨髓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者
⑸ 患有皮肤病的局部化脓、感染等区域
⑹ 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
⑺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
⑻ 各种急性传染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者
⑼ 患有严重心脏病、脑病、肺病、肾病者
⑽ 酒后神志不清者,精神病者
第十节
经络、穴位是什么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基础的核心之一,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通过科学地按摩经络和穴位,可增强气血运行,调理各脏器,达到疏经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按摩常用的十四经脉
经络是纵横人体的网络
中医认为,经络的功能主要在于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等四个方面,是人体的中枢调控系统。经络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可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则是支路,存在于机体表面,它遍布全身。在这些经脉上,有“经穴”,一般称作“穴位”。经穴是“气”的出入口,它通过经络,连接体表和内部,身体不调时,经穴便会出现反应。经络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这些经络纵横交错,将人体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手三阴经 手太阳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中 督脉、任脉
经络是气血津液的通道
经络中流动的“气、血、津液”是构成身体的要素。“气”是维持生命的能量,“血”是指给所有器官提供营养的血液。“津液”是人体内水分的总称,能起到滋润脏腑和皮肤的作用。“气、血、津液”过多和不足或阻塞,病症就会表现在脏腑和体表。而脏腑一旦生病,经络便会觉得酸疼,或出现其他异常。
经络按摩要点
要点说明
按摩手法补泻有别
经络按摩的手法补法是:用力小、顺经络气血流向、时间短、以左侧经络为主;泻法是:用力大、逆经络气血流向、时间长、以右侧经络为主。通常,夏天阳气旺盛,按摩阴经用补法,按摩阳经用泻法;冬天则相反。因体质不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经络按摩要顺向而动
经络按摩要遵循经络间气血流动的方向进行。人体十二条经络的气血流动方向是:手三阴经从上到下,手三阳经从下到上;足三阴经从下到上,足三阳经从上到下
穴位是经气出入的部位
穴位,中医上称之为“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体表的特殊部位,是针灸、按摩、拔罐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并不只是体表的点,而是与内部脏腑密切联系、相通的。穴位既可以从内向外地反映病痛,又可以从外向内地接受刺激。所以说,穴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临床治疗的刺激点。
经穴
经穴”又称为“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是穴位的主要组成部分。
奇穴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未归入十四经脉,但有穴名和明确定位及治疗作用的穴位。
阿是穴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既没有具体名称,又没有固定位置,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或缓解点为穴。
腧穴定位的准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找穴位时如果按压有明显的酸胀、麻木或疼痛感,说明找准了穴位。按摩穴位时,也应感觉酸胀或发热,如果感觉不明显,则说明没有取得按摩效果,主要原因除了穴位找的不够准确,还有可能是病症与选穴不符,或气血过于虚弱,无法传导到穴位所致。
第十一节选穴与配穴原则
人体上有数百个穴位,而治疗一般疾病或进行养生保健时,需要的只是其中很少的几个。如何在数目众多的穴位中进行合理选择和搭配呢?
中医常用选穴方法
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穴位,是按摩疗法发挥神奇作用的基础。中医常用的选穴方法有近部选穴法、远部选穴法、局部选穴法、辨证选穴法等几种。
⑴近部选穴
在受病脏腑、五官、肢体就近选穴。
胃病取中脘、梁门穴;眼病取睛明、瞳子髎穴;耳病取听宫、耳门穴。
⑵远部选穴
本经取穴:
即某经循行所过处病变,可选远离病变部位的本经有关腧穴。
异经取穴:
某经及其所属脏腑、器官发生病变,取其表里经、相交经、相关经的腧穴治疗。
举例:
异经取穴时,表里经:肺疾取太渊、合谷穴;肝疾取太冲、阳陵泉穴。相交经:肝、脾、肾疾取三阴交穴;任脉、足三阴病取关元、中极穴。相关经:肝胃不和、胃痛取中脘、足三里、太冲穴。
⑶局部选穴
在受病的脏腑、器官、肢体的局部进行选穴。
如对跌打、痛症,常取压痛点(阿是穴);或口齿病常取大迎、承浆穴。
⑷辨证取穴
在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以法统方,间接取穴。
脾胃虚寒宜温中散寒,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穴治疗。
⑸随症取穴
是针对个别急症的治疗措施,一般属于治标的范畴。
发热取大椎、曲池穴;昏迷取水沟(人中)、十宣穴;穴位压痛:阑尾炎取天枢、阑尾穴;非穴位压痛:扭伤、痹症取阿是穴。
取穴方法
选定需要的穴位之后,如何找到这个穴位呢?这就是取穴的方法。常用的取穴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体表标志定穴
人体上有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部位,可以作为取穴时的参考。要找到某个穴位时,只要用眼睛、手指对比一下,就可以准确地找到穴位。比较常见的是我们可以用五官、毛发的边缘、手指、脚趾、乳头及骨关节处的凸起和凹陷来定位。比如印堂穴是在两眉连线的正中,膻中穴是在两乳头连线的正中间,天枢穴在肚脐旁边2寸(约6厘米)的位置,而大椎穴是在俯首时最高的第7颈椎棘突下,用手指就可以摸到。
第十二节
根据手指长度定穴
中医学上称为“同身寸”,就是用被按摩者的手指作为标准来度量取穴的位置。被按摩者本人拇指中节的宽度为1寸。被按摩者本人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宽度为1寸。被按摩者本人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起来,其中间宽度为3寸。
简便取穴法
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取穴。如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点取百会穴;拇指向示指靠拢,虎口处肌肉隆起最高点取合谷穴;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示指尖所抵达处取列缺穴;屈膝,掌心盖住膝关节髌骨,手指垂直向下(示指紧靠在小腿胫骨前嵴外缘),中指尖所达之处取足三里穴等。
合谷
百会
根据骨关节定穴
这种方法利用骨关节作为标志来测量全身各个部分的大小和长短。依照其尺寸,可以折合成比例作为定穴的标准。但是尺寸定穴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一般人体全身的骨度分寸可以参考下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从最常见的感冒发热,到久治不愈的鼻炎腰痛,这些健康问题都可以用按摩来得到解决。在晚上看电视的休闲时间,或者工作累了休息的间隙,只要动动手,花上5分钟或10分钟,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按摩纾解,消除病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