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11336600000082

第82章 外国文学典故(3)

此语出自罗马神话,传说沉默神哈尔波克拉特斯一次偶然看见爱神维纳斯与情人幽会。维纳斯之子丘比特怕他宣扬出去,就摘了一朵玫瑰花送给他,请求他保守秘密。沉默神将一个手指按在嘴上,表示他将缄口不语。从此玫瑰花成为沉默的象征。在西方,外交官经常在聚会的餐厅及会客室的天花板上,常用玫瑰花作为装饰图案,表示这里是进行秘密磋商的地方。现在常用“在玫瑰花下”表示秘密地进行某事。

在“绝望巨人”的掌握之中

此语出自美国作家班扬的长篇寓言小说《天路历程》。“怀疑城堡”中的主人“绝望巨人”和妻子“自疑”抓获了去天国追求光明的克里斯琴,他们毒打克里斯琴强迫他自杀。克里斯琴没有屈服,经过千辛万苦,最后在仙乐声中进入巍峨庄严的天堂。后来,克里斯琴的妻子也沿着他的路线去天国,途中铲除了“绝望巨人”和“自疑”,并把“怀疑城堡”夷为平地。此词比喻令人沮丧的磨难和不幸。

有耳朵能听,有眼睛能看

《新约·马太福音》:耶稣在海边传道时用比喻来讲述道理说,有一个人撒种,撒的种子有的落在路旁,有的落在荆棘丛里,都不能结果,只有落在上好的地里才能结果。对此他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众人散去后,他又对门徒解释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为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意即对于善于观察、用心领会的人,无论什么隐晦的比喻,一听也应该明白,无论什么隐蔽的事物,一看也应该清楚。

有斧子要磨

典出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轶事。富兰克林回忆,他童年的一天,遇到一个带着斧子的人,赞不绝口地说院子里的磨刀石好,想试试他的斧子,他用花言巧语让富兰克林为他转磨刀石,直到他把斧子磨好,才打发富兰克林走。此词即从此演化而来,意即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是另怀目的,别有用心。

当心三月十五日

传说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前夕,占卜师曾告诫恺撒要当心3月15日,因为在那天他将遭遇不测之祸,但恺撒对此不过一笑置之。3月15日,他只身前往元老院被在那里等候多时的刺客杀死。此后该句话,即表示大难临头,灾祸逼近,要加倍小心提防。

当心乔治的黑皮本

乔治是美国民间传说中的鞋匠,年轻的乔治从希腊移居美国,并开了一家皮鞋店。乔治学会英语后,发现很多顾客爱说东道西,并说一些有失体面的话,于是他在店里挂了个黑皮本。每当他听到类似的话就说,我英语讲得不好,我想请您把刚才的话记在这个黑皮本上,我好学习。这些爱说闲话的人,很难为情地说:“我的话怎么能记在黑皮本上呢!”乔治说:“既然不能记下来,请您也不要再这样说。”该词是从这一传说演化而来,意为不要出言不逊,背后议论人。

光轮

“光轮”是神话传说中神和英雄头像上的圆光,最初可能只是太阳神的标志。在希腊艺术中,光轮是从希腊化时代开始出现的,罗马画家把它画在皇帝头上,基督教借用了光轮,使之成为基督、圣母和圣徒像的标志。现代西方,光轮依然作为神圣的标志。

光荣的孤立

“光荣的孤立”出自英国19世纪中叶起所推行的外交政策。1896年,索尔茨伯里第二次出任英国首相,他在伦敦市长宴会上致词时,慷慨激昂地为自己推行的外交政策辩护。他认为英国不应该参加任何固定的同盟与集团,这样才能确保行动的自由和操纵“欧洲均势”,为英国谋取利益。他把这种政策称之为“光荣的孤立”。此喻为了坚持正确的意见和立场而造成的孤立,有时也反用其意讽刺某种孤立。

吞吃海螺的狗

“吞吃海螺的狗”出自《伊索寓言》。有只常吃鸡蛋的狗,看见一只海螺,就张大嘴一口吞了下去,不久它感到肚子疼,说道:“我真是活该!我竟相信凡是圆的东西都是鸡蛋。”典故告诫我们,那些凭直觉去接触事物的人,不知不觉就会陷入荒谬。

进入悲惨之城

“进入悲惨之城”出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地狱篇》。诗人写道:“地狱的门洞开着,没有守卫者,大门上写着铭文:‘从我进入悲惨之城的道路是进入永恒痛苦的道路,进入永劫的人群的道路。’”悲惨之城即指地狱,永劫的人群即指在地狱中受惩罚永无希望的鬼魂。

玛丽托内斯

玛丽托内斯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娼妇名,奇丑无比:扁头、阔脸、狮鼻、一只眼睛是猫眼儿。堂吉诃德受伤后住进她所在的客店,半夜醒来,看到正与脚夫幽会的玛丽托内斯,误以为是美丽的公主,结果遭到脚夫痛打。“玛丽托内斯”遂成为丑妓代称,也用以讽刺有劣迹的悍妇。

花匠的狗

此语源于西班牙的一句民谚:花匠养狗,狗食自己不想吃,牛要想动动,它就要哼哼。西班牙剧作家洛普·德·维加以此创作了一部戏剧。主题采自上述名谚。剧中主人公是位个性极高傲的伯爵夫人,她爱上自己的秘书,却故作姿态拒绝了他,但这位秘书追求其他的女子时,她又醋意大发,十分恼怒。此语就被用来讽刺那些对某物“自己不享用,也不准别人享用”的心胸狭隘者。

克拉普林斯基

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二骑士》中的主人公,克拉普林斯基是波兰的一个破落贵族,他曾参加了反对俄国人残暴统治,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斗争失败后逃到巴黎,以革命者自居,但精神颓废,生活无聊,与逃到巴黎的另一位波兰贵族瓦西拉普斯基在一起空谈波兰革命的未来。克拉普林斯基是革命失败后即消沉颓废起来的典型形象。

克里特公牛

克里特公牛是希腊神话中的一只神牛。克里特国王米诺斯本应把此牛献祭海神波塞冬,但他却用另外一头牛来顶替,波塞冬为此大怒,施法力使神牛发疯,大肆蹂躏克里特岛。后来英雄海格力斯制服了疯牛,并把它带到迈锡尼,献给国王欧律斯透斯。后常被用来比喻指失去理智的疯狂而残暴的人。

克里达尼斯特拉

克里达尼斯特拉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之妻。当丈夫远征特洛伊城时,她与丈夫的堂兄弟亚格斯都士同居,并让他篡夺了王位。待阿伽门农从特洛伊归来时,她装出一副万分高兴的样子,假意殷勤。等丈夫走进浴室后,她与情人合伙用密网套住阿伽门农的头,并用短刀将其杀死。她的名字也变成阴险毒辣、无耻凶狠的女人的同义词。

克瓦斯爱国主义

19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盲目维护自己国家的陈旧、落后的东西,排斥外来进步事物,把爱国主义庸俗化。他们拒绝饮用外国酒,而以国产的黑麦甜酒——克瓦斯为饮用酒,并称此举为爱国主义。对此19世纪俄国诗人维亚捷姆斯基在《巴黎来信》中,讥之为“克瓦斯爱国主义”。此后“克瓦斯爱国主义”就成为了庸俗爱国主义的同义词。

不劳而获的看家狗

此语出自《伊索寓言》。有人养着两只狗,一只打猎,一只看家。猎狗出去,捉到什么猎物,主人都分一份给看家狗。猎狗很生气,指责看家狗说:“我出去打猎十分辛苦,而你什么都不做,光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看家狗回答说:“别责备我,还是去责备主人吧,是他让我不劳而获的。”同样道理,孩子懒惰,不应责备他们,是父母把他们养成这样的。

不知不觉接待了天使

《新约·希伯来书》:“你们务要常存兄弟相爱之心,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地接待了天使。”后此语转义为“有眼不识泰山”。

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新约·路加福音》:耶稣因犹大的出卖,被犹太教当权者及法利赛派逮捕,押解至罗马总督彼拉多那里,他们又妄加以各种罪名,坚持要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虽不愿加害耶稣,但劝阻无效。耶稣临死前向上帝祈祷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后此语表示,某人的罪过可因其幼稚无知而予以宽宥。

贝罗格鲁留的预言

贝罗格鲁是西班牙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滑头预言家,他所谓的“预言”,其实不过是众所周知的最简单的事实。比如有一则预言是这样的:你走在女人前面,就有女人跟随;你有舌头,就会说话;你有大牙,就不是没牙等。在西班牙口语中,“贝罗格鲁留的预言”就是“废话”或“这话我自己也会说”的同义语。

以实玛利主义

《旧约·创世纪》中说,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的埃及使女夏佳生了一个儿子,起名以实玛利,他在上帝的保佑下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在以实玛利诞生以前,上帝耶和华曾派天使对夏佳说:“你如今怀孕要先生一个儿子,可以给他起名以实玛利,因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境,他为人必像野驴,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在西方文学中,以此借喻那些与社会为敌或与同伙为敌的人,而把生物之间的互相斗争称之为以实玛利主义。

猫从袋子里跑了出来

此语源于英国古老的农贸市场交易活动。相传,从前有狡猾的商人常把猫装在布袋里,冒充小猪出售,精明的买主要求看看货色,把口袋打开,结果猫从口袋中跳出来,泄露了骗子的秘密。由此英语中产生了这个成语,指卖假货,用欺骗的手段出售货物;也表示泄露天机,露了马脚之意。

写在额上

“写在额上”源于俄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古代俄罗斯,常在犯人的额头写字,打烙印,再把火药擦在烙印上,伤口痊愈后,额上的字迹很清晰,使人一看就知道是犯过罪的人。现代俄语中这个成语并不完全含贬义,有时也用在好的方面,并加上否定语气词,相当于汉语俗语“面额上有没有记号”,即不清楚的意思。

世上的盐

“世上的盐”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好比是世上的盐,盐若失去了味道,就再也没有用处了,只好把它洒在地上,任人践踏。”意在劝勉门徒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后用来比喻社会的中坚。

圣诞树

“圣诞树”出自欧洲民间传说。一个农民在圣诞夜招待了一个穷孩子,孩子临走时折了一段杉树枝,插在地上,它立即变成一棵树。孩子对农民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杉,报答亲善。”从此,这种在圣诞节用的点缀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物品的松树、杉树、枞树等常绿树被称为“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