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11336600000031

第31章 文体、术语(3)

哥特小说通常是以古堡、废墟以及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尤其是中世纪,成了这类故事衍生的经典时代;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字眼,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只能用幻觉和臆想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而恐怖,充满悬念。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雄心勃勃的恶棍,通常拥有或占据着某城堡或修道院,虽位居显贵却往往出身不明。

真正确立哥特式小说标准样式的是安·莱德克利夫,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是哥特式小说在其经典时代的巅峰。

骑士小说

骑士小说是西班牙15至16世纪流行的描写游侠骑士的小说,它是在西班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世纪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尔人统治的解放斗争中涌现出了一个骑士小贵族的特殊集团,成为光复运动的主力军。以后西班牙复兴,称霸欧美,这种骑士就成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骑士小说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国的骑士故事和法国北部的英雄史诗。

西班牙最早的骑士小说在1321年左右出现,但具有本国特色的骑士文学形成高潮,则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最为流行的骑士小说有《阿马迪斯·德·高拉》、《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希腊的堂利苏阿尔特》、《帕尔梅林·德·奥利瓦》、《骑士西法尔》等。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成,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黑暗、弱肉强食,充满了幽默辛辣的讽刺,但也有结构松散的缺点。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对后来法、德等国的同类作品有重要影响。《小癞子 》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

书信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是一种以一系列书信(通常是主人公写给他(她)的朋友、相识或亲戚的)形式为基本表达途径和结构格局的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环境心理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一封封书信的形式来实现的。以第一人称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增加真实感。

最早的书信体小说据说出自15世纪的西班牙人之手。1602年,英国人尼古拉斯·布莱顿发表《一束狂热的信》,利用书信讲爱情故事和情感体验,其间夹杂挑逗性的谈话和一本正经的说教。1678年,由葡萄牙语翻译成英语的第一部书信体小说《葡萄牙人信札》在英国出版。1682年,英国女作家阿弗拉·贝恩发表《一个贵族与他妹妹之间的情书》,以书信的方式表露并分析女性的内心情感世界。

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德森是书信体小说的大师。他的三部小说《帕米拉》、《克拉丽莎》(又名《一个青年女子的故事》)和《查理斯·葛兰底森爵士的故事》,都采用书信体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法国卢梭的《朱丽》(又名《新爱洛绮丝》)、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都深受其影响。这两部小说也都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书信体作品。

侦探推理小说

侦探推理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种体裁,与哥特式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警察小说、悬疑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侦探小说主要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能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解破疑案(多是凶杀)。它的结构、情节、人物甚至环境都有一定的格局和程式,因此它也是一种程式文学。由于传统侦探小说中的破案大多采取推理方式,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推理小说。

传统侦探小说的模式由四部分构成:(1)神秘的环境;(2)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结局;(3)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五类人物:受害者,罪犯,侦探,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4)特定的故事背景。这四部分的次序可以根据需要排列组合,但它们是传统侦探小说的结构基础。

侦探小说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侦探小说的鼻祖。在英国,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长篇侦探小说。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小说,则让福尔摩斯成为大侦探的代名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则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是侦探小说界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边疆系列小说

边疆系列小说源于美国作家库柏的边疆小说五部曲,包括《杀鹿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探路人》、《拓荒者》和《大草原》。五部曲以美国边疆开发的早期为背景,描绘了上下60年间,从北方五大湖、东部纽约到西部的草原所发生的壮阔斗争和深刻的历史变化,构成了美国社会早期发展的巨幅画卷。

5.2术语

俳句俳句是17世纪中叶在日本出现的一种古典短诗。俳句原称俳谐,形式短小,以含蓄见长。俳句的创作一开始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俳句由五、七、五三行17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像“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

日本俳句的早期代表人物有山崎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又称“俳谐三祖”。对于俳句发展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大家所熟知的“徘圣”松尾芭蕉,他将俳谐中的滑稽去除,结合连歌的古典技巧,配合自由奔放的散文风格,最终使俳句成为扎根于民间的大众文体。其代表作为《俳谐七部集》。他的作品被推崇为俳句的典范,具有优雅和宁静的情调。他追求严肃的诗的意境,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谣曲

谣曲,又称民歌、民谣、歌谣,是一种用于吟唱或背诵的民间叙事歌谣形式,它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而来,是一种故事性的诗歌。一般谣曲诗节简短,每节四行,第二、四行押韵。谣曲的题材比较宽泛,有的咏唱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有的传唱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其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大多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民间流传很广,在艺术上有很高价值。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组歌唱侠盗罗宾汉的谣曲——《罗宾汉谣曲》。作品塑造了不满封建主压迫,聚众起义,成为绿林好汉的英雄罗宾汉和他的伙伴们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劫富济贫、仗义疏财的侠义行为,赞美了他们的反抗斗争。这组谣曲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罗宾汉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

卡夫卡式

卡夫卡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心状态和幻象的直接延续、记录。通过内心感受所激起的幻象和怪诞,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骚动和对这个灾难遍地、满目疮痍的世界的心理反应,描写了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处境,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掘进程度”。人们阅读卡夫卡的作品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人类社会。对他所创造的这种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它如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的主要表现在于: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浓烈的自传色彩。

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他们坚韧刚毅、勇敢正直,能忍受苦难与折磨,不怕失败,视死如归,体现在作品中如《印第安营地》、《五万元》、《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提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