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撰修官等,后辞官在江宁、扬州一带书院授学40多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在美学上,提出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天文历算学家等,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年轻时曾参与官宦权贵斗争,南明灭亡后归隐著述,曾师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多才博学,经史百家、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精通,反对宋儒“理在气先”的观点。他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明儒学案》。明亡后逐渐意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著有《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其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被学术界视为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年),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道光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后辞官南归。他博学多识,提倡“通经致用”,是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持“性无善无不善”的哲学观点,反对“性善”或“性恶”的偏颇论断。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敢于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洋溢着爱国热情,诗歌更具战斗性,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尊隐》、《明良论》等,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著有诗作《己亥杂诗》,共存诗作350首。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刘鹗
刘鹗(1857—1909年),原名孟鹏,字公约,号老残,别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清末小说家。刘鹗少精数学,后学医术,复改经商。青年时期师从太谷学派李光,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推崇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一生致力于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代表作品有《老残游记》、《铁云藏龟》等,其中《老残游记》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沃尧
吴沃尧(1866—1910年),又名宝震,字小允,号茧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今佛山市)人,故自称“我佛山人”,清末小说家。吴沃尧最推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生著作很多,以小说最知名,长、短篇小说有30余种。其中成就较高的长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另有著作《痛史》、《瞎骗奇闻》、《恨海》、《新石头记》、《立宪万岁》、《光绪万年》、《近十年之怪现状》等。
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出使日本,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曾参与戊戌变法,最后辞官还乡。黄遵宪一生热衷于政治文体,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被称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主将。他曾辑录客家民歌九首,收入《人境庐诗草》之中,大大地提高了客家歌谣的社会地位,让民族文化融会贯通。梁启超说:“近世诗人,能镕铸新思想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后人辑有《黄遵宪集》。
李汝珍
李汝珍(1763—约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人称“北平子”。少时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青少年时代就创作了《音鉴》。李汝珍一生生性耿直,不阿附权贵,不善钻营,不屑八股文,导致他终生不达。感到谋官无望时,潜心钻研学问,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历时20年完成的《镜花缘》。这部作品可与《西游记》、《封神榜》相媲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李宝嘉
李宝嘉(1867—1906年),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晚清小说家,清末小报的创始人之一。自小由居官的堂伯抚养,擅长八股诗文,能书画、篆刻,多才多艺。小说以《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最为出名,其中《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他深感社会政治的腐败,作品中广泛地运用了讽刺手法从各个方面揭露晚清官场的种种罪恶现象,其作品在晚清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诗人。出身于仕宦家庭,清光绪年间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曾上书阐述改良主义的主张以及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当时社会的国学。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主要记录了诗人的政治活动和时代风云的变迁,诗风远法杜甫,近接龚自珍,意象瑰丽,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大同书》等。
曾朴
曾朴(1872—1935年),原名为朴华,初字太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光绪十七年中举。早年接受西方思想,倾向维新派,参加过维新变法运动,后弃官从文,从事出版业,创办了《小说林》杂志。在此期间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孽海花》,被视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其中《少年中国说》、《谭嗣同传》为代表作品。
3.6现当代文学作家
鲁迅鲁迅(1881—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现代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们称为“民族魂”。
张爱玲
张爱玲(1920—1995年),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原籍河北丰润,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主要作品有《半生缘》、《赤地之恋》、《传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其与胡兰成的爱情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晚年的张爱玲隐居在美国洛杉矶,1995年9月8日被发现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一代风华绝貌的海派女作家就这样悄悄地香消玉殒了。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年),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代表作品有《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被称为“鬼才”的沈从文,一生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面对严峻的现实,他反而更积极地生活,笑对人生。
老舍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的一生,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这也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
茅盾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他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早期作品也多取材于这些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早期代表作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夜月》、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以及《子夜》等。茅盾也是我国革命文艺的创始人之一。
刘半农
刘半农(1891—1934年),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近现代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早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所作新诗多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语言通俗。他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文学作品有《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其中《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
巴金
巴金(1904—2005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其他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散文集《随想录》,“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人生跨越两个世纪,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
曹禺
曹禺(1910—1996年),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作品。他一生共写过八部剧本。在《曹禺论》里,孙庆升说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这句话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钱锺书
钱锺书(1910—1998年),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代表作品有《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 》等。书评家夏志清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锺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都有所成就。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年),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京剧院编辑等。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里。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年),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人。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创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1966年定居台湾。林语堂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剪拂集》、《京华烟云》、《孔子的智慧》等。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年),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笔名有南湖、诗哲、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在剑桥期间,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著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情怀,读起来像一首歌,非常动听且引人遐想。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年),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号知堂、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诗人、翻译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五四运动之后,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其作品文风清新淡雅,如话家常,洋溢着深厚的文化素养。新文化运动中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1939年成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作品内容可分为三种: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作品。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还有散文《绿》、《春》等。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五四运动前参加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如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解放后,创作了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丁玲
丁玲(1904—1986年),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现代女作家。湖南临澧人。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开始发表处女作《梦珂》,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1929年冬,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这些作品大多为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这一时期她的主要作品有《水》、《母亲》等。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年),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通五门外语,早年曾留学日本。1921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时,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郁达夫的小说大多带有自传体性质,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