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遇挫折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11332800000006

第6章 情绪沮丧:别人拒绝了,心里很难受

教子箴言

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种种矛盾,困难和不顺心,会时常产生不良情绪。成熟的大人一般都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可是对什么事都还比较敏感的孩子呢,他们的情绪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今天亮亮在学校感到很沮丧,因为今天他想参加一群小朋友自发组织的游戏,但是毫无理由地被拒绝了。

一回到家,看见妈妈,他委屈的眼泪就一下子流出来了,他试图向爸爸诉说,可爸爸好像很忙的样子,只是跟亮亮说:“都是小男子汉了,还哭啊。”然后就忙自己的了,不再理他。

他又转向妈妈那里想寻求安慰,可是妈妈也没有耐心地听他说,只是一味给他讲道理:“碰到这点挫折没有什么,宝宝不用难过。”

结果,亮亮更加沮丧了,他的情绪继续变得恶劣。到了第二天,他还是很难受,前一天拒绝跟他玩游戏的那些小朋友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了。他发誓以后自己有什么新奇的玩具也绝不让别人玩了。

延伸阅读用自己的“快乐”点亮孩子的心

家长的情绪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每天面对是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发育肯定是很糟的。

一位母亲这样倾诉:“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一些作业。我都为他操碎了心。但是现在我们俩就像对头一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么辛苦在外赚钱,而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真是非常难过。更让我焦心的是,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这位母亲言谈中充满了焦虑、失望、忧伤和无可奈何。她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动情的母亲。面对这样一个母亲,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本身的情绪问题。

孩子在家长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家长的照顾,以满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内心的矛盾导致他们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精神分散,严重的可出现紧张、焦虑或强迫。长此以往,他们会将这种困扰压迫到无意识中,有意无意的采取一些拮抗行为,如强迫动作、说谎、逃学,丧失自尊和自信,经常爱与惹麻烦的儿童在一起,于是越来越不被周围喜欢,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

孩子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行为、情绪往往互为因果,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但成人更应该自制。让自己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用自己对生活的激情去感染孩子,稀释那些恶劣的负面的情绪,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的,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积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则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响他的人格建构。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颗糖果而大哭,或者因为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但是,我们不应该认为在成人世界里不可思议的事,在孩子那里就可以忽略不管。当孩子向家长表现他的悲伤或失望,其实就是他们对家长的一种信任,家长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才对。不论孩子对家长倾诉的烦恼是多么的“幼稚”,家长都应该慎重的去面对,耐心地去安慰。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否则,就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是“不可信”的,告诉家长也“没用”,当孩子再遇到什么苦恼的事时,也不愿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这就更加危险了。

如果孩子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到忧郁,却怎么也找不出解释它的理由,就该引起家长高度重视了。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早熟,心思都比较敏感,情感也比较丰富,心理非常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就先要得到孩子的信任,不要让孩子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要更多地与孩子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让他知道很多人都是可以帮到他的,他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闲暇的时候带孩子去看看电影,或在天气好的时候去爬爬山。多到户外进行运动对改善孩子和大人的心理状态十分有帮助,值得一试。

教子故事取钉子?钉钉子?

一个小男孩,脾气很是恶劣却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总是大发脾气,不是和班里的同学吵架,就是和邻居的孩子们打得不可开交,而且他还几次和老师、妈妈、奶奶顶嘴或大声争辩。

父亲为了改变他这种情况,一天拿过一大把铁钉和一把小锤子对他说:“孩子,你以后想要发怒的时候就跑到门口的那根粗木桩那里,用这把锤子狠命地砸进去一颗钉子,想发怒一次就钉一颗钉子。”

小男孩很高兴地接过了钉子和锤子,于是每当他想发怒的时候就跑到家门口的木桩那里,狠命地砸进去一颗铁钉,最多的一天他甚至向木桩里钉进去100颗钉子。没有了钉子他就找父亲要,父亲很爽快地就给他了。慢慢地,小男孩对钉钉子感到非常的厌烦了。

又一天父亲对他说道:“孩子,每当你感到心情不错时就从木桩上取下一颗钉子吧!”听完了父亲的话,小男孩就走到木桩那儿取下了一颗钉子。他发现,取出钉子要比钉钉子难多了。从那一天开始,小男孩每天往大木桩上钉的钉子越来越少了,而取出的钉子却越来越多了。终于有一天,他不再向木桩上钉钉子了。那天,父亲亲切地表扬了他,小男孩心里喜滋滋的。

直到有一天,小男孩把所有的钉子都取出来了。父亲带他来到那根大木桩跟前,对他说:“你知道取钉子为什么比钉钉子难吗?这是因为责备辱骂一个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想要重新获得友谊却很难。你看看这根木桩,虽然你把所有的钉子都取了出来,可你钉钉子留下的伤痕却永远去不掉了。不要轻易伤害你的亲人朋友,因为这种伤害即使再怎么弥补,不论再过多少年,伤痕永远也去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