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你一定想知道:发明探索知识
11332700000011

第11章 天文宇宙探索(5)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会造成极大影响。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生活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等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改变气候。熔岩崩解后,杂草和苔类开始冒出来。绳状熔岩流过的山坡会长出蕨类植物。此外,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火山灰还会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火山灰下的庞贝城

公元79年8月24目,古代最为严重的天灾向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庞贝城袭来。庞贝城和城里至少5000名居民在维苏威火山的怒吼中从大地上消失。从地壳薄弱处渗出来的岩浆被火山口周围厚厚的岩石堵住了去路。岩浆不断增加,爆发的压力也随之升高导致地面隆起和地震渐趋频繁。短短18小时内维苏威火山共喷发出超过100亿吨的浮石、岩石和火山灰。

雪崩

雪,一直被视为纯洁的象征,但它背后却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领教过雪崩威力的人更愿意称它为“白色妖魔”。雪崩的冲击力是非常惊人的,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卷走你眼前的一切。

在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堆积过厚超过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时,便会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雪崩。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积雪所受的重力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是要把它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高潮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有可能引发一场灾难性的雪崩。

预防雪崩

雪崩是可以采取人工控制的方法加以预防的。比如对些危险区域发射炮弹,实施爆炸,提前引发积雪还不算多的雪崩;设专人监视并预报雪崩等。大多数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春天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过后。因为新下的雪很不牢固,再加上此时天气时冷时暖,积雪变得很不稳固,很容易发生雪崩。

总之,在选择上山路线时,应尽量走山脊线,走到山体最高处时,不要大声说话,以避免因空气振动而触发雪崩。选择营地时。应尽量避免背风坡。

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声,雪球下滚或山上有云状的灰白尘埃等。

雪崩救生背心

雪崩发生时,大量的雪向下滚动受害者通常被埋在潮湿的雪泥中,虽然滚落的雪中有40%至60%的空气,但是被埋者呼出的气体常会因为周围温度过低而迅速结冰,从而凝结成“死亡面具”使人窒息。考虑到这一点,美国丹佛市滑雪爱好者汤姆制造了“雪崩救生背心”;雪崩救生背心的衣领处安装有管子和衔嘴儿,被雪掩埋者可以从身边的雪层中吸到空气,并通过背心背部的排气口将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以免排出的废气聚集在被困者面部周围造成窒息。它能使被困者维持70分钟左右的呼吸,从而大大提高了获救的可能性。

臭氧层

浩瀚的宇宙中。为什么唯独地球上有生命?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蓝色天空中撑起的地球保护伞——臭氧层,它抵御了大多数入侵的“外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灵。

什么是臭氧层

地球的大气层共有2000多千米厚臭氧层就在离地面20至30千米的大气层中,只占大气总量的亿分之一,因其具有特殊的臭味而得名。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就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当它与氧气分子发生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

地球的保护伞

臭氧层最重要的作用是吸收紫外线。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其中40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紫外线,其中,波长为200至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紫外线在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臭氧层就像地球的保护伞,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臭氧层的现状

1985年,英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面积相当于美国的国土面积。1991年南极上空又出现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俄罗斯的国土面积。目前,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已减少40%,北极上空的臭氧也在大量减少。

科学家认为:臭氧层的破坏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人们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以及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这些都是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原因。ODS主要源于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等。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穿过大气层的紫外线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温室效应加强。

历法

历法是天文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种通过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人们为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记时系统。历法能使人类确定每一日在无限的时间中的确切位置并记录历史。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根据自然变换的规律,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即太阴历。苏美尔人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根据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制定出了太阳历,这是公历最早的源头。中国的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历法。在世界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还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历法,如伊斯兰教历,中国的农历、藏历等。

太阴历

太阴历又叫阴历,它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世界上现存阴历的典型代表是伊斯兰教的阴历(希吉来历)。这部历法以阿拉伯太阳年岁首(即儒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希吉来历元年元旦。希吉来历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45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它自创制至今14个世纪以来,一直为阿拉伯国家纪年和世界穆斯林作为宗教历法所通用。

最盛行的历法——太阳历

太阳历即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来制定的具体表现为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的周期。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年称作回归年。阳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恺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这部历法的主要内容是: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365.25日。儒略历每年平分12个月,第1、3、5、7、9、11是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在平年是29天,闰年30天。后来,奥古斯都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即将8月改为大月,第二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西方历法从儒略历实施开始,终于走上正轨。

现代的历法——格里高利历

恺撒制订的儒略历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少缺陷,从实施儒略历到16世纪末期其历年长度累加比回归年长度差约为10天。

为了消除了这个差数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B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同时还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使它更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经过这样修改的儒略历又被称作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后来逐渐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成了通用的历法故称为公历。中国是在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此历的。

历法的优缺点

理想的历法,应该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且使用方便,容易记忆。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几种历法各有其优缺点。

格里高利历精确度很高,内容简洁,便于记忆,是目前最科学的历法。但它无法反映月相的变化。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反映季节变化。农历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精度稍差,推算方法复杂不利于记忆和推广。

最独特的历法——阴阳历法

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订的历法。阴阳历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世界上使用阴阳历法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春秋时代首创用19年7闰的方法精确地来调整阴阳历。到了元代,郭守敬创制颁布了授时历,每年的天数精确到365.2425天,跟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周期只差26秒,跟现行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这种历法在1970年以前叫夏历,之后改称为“农历”。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阴阳历)的精华所在,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画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运动一周为360°,分成24等份,每份15°(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图

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使用经纬网、比例尺等数学法则,运用符号、色彩、文字等地图语言系统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上浓缩了大量信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地图的发明

古时候,人们为了定居、生存或远行就要记录下所经过地方的山川、土地状况、方向、道路等,于是就用符号线段描绘成简单的地图。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在古巴比伦北部的加苏古城(今伊拉克境内)发掘的刻在陶片上的地图,约公元前2500年刻制,在手掌那么大的一块陶片上刻画着巴比伦时代的世界。图上绘有古巴比伦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地图的功能

地图是标明国家版图的重要工具。

相邻国家之间,为避免国土边界的争议,必须严格划定国家之间的界线,边界地图就是划定国界的重要凭证。在一个国家,行政区辖以及不同单位、部门所属的土地也有境界图和地籍图。地图从产生时起就有的最特殊的功能是综观一览。人眼直接所及毕竟有限,将大千世界缩小绘成图,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状况。另外,地图自古以来就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高度重视,被视为“军事家的眼睛”。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地图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武器。

地图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