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1327600000083

第83章 李杜往来诗

李太白、杜子美在布衣时,同游梁、宋,为诗酒会心之友。以杜集考之,其称太白及怀赠之篇甚多。如“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李白一斗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凉风起天末,君子意何如”,“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凡十四五篇。至于太白与子美诗略不见一句。或谓《尧祠亭别杜补阙》者是已,乃殊不然。杜但为右拾遗,不曾任补阙,兼自谏省出为华州司功,迤逦避难入蜀,未尝复至东州,所谓“饭颗山头”之嘲,亦好事者所撰耳。(《四笔》卷三)

“昔年”句:见《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狂客: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

“落月”句:见《梦李白二首》之一。颜色:指李白的面容。

“三夜”句:见《梦李白二首》之二。

“秋来”句:见《赠李白》诗。飘蓬:飘浮不定的蓬草,喻指李杜当时之生活状况。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时句容(今属江苏)人。好神仙炼丹之术。见天下已乱,遂避地南土炼丹砂。

“寂寞”句:见《冬日有怀李白》诗。

“凉风”句:见《天末怀李白》诗。

“不见”句:见《不见》诗。“佯狂”句:是说李白纵酒豪放,假作狂人,是不得已而然,所以说“可哀”。

“或谓”句:李白有《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诗。鲁郡尧祠,在兖州瑕丘县(今山东兖州)南。开元后门下省有左补阙六人,中书省有右补阙六人,其中无杜甫。又武后垂拱中置补阙、拾遗二官,以掌供奉讽谏,或许李白误将拾遗为补阙,亦未可知。此诗曰:“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飚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尔正悲。”

“饭颗山头”句:见孟棨《本事诗》引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唐人说此诗是讥讽杜甫“太愁肝肾也”,李白集未载。《李太白全集》作为补遗收入。

“点评”

李杜之间的友谊是纯洁美好的,他们一同出游、一同饮酒、一同赋诗、一同论文,是纯粹的文章知己,成为千古佳话。这一则把杜甫诗中称赞、提到或怀念、寄赠李白的十五首诗都已拈出,从中可以看到杜甫对李白的推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而认为自己是及不上的,他说:“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

可知杜甫曾苦学阴铿、何逊,却没有达到,而李白却往往似之,令杜甫佩服,所以又说“白也诗无敌”。至于李白有无关于杜甫的诗,并不像洪迈所说“不见一句”。查《李太白全集》就有《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汶水是山东泰山附近一条西南流向的河。又《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是李白与孔巢父同隐徂徕时,送杜甫的诗。又,《戏赠杜甫》诗见注引。

孟棨是晚唐人,说此诗是戏讥杜甫作诗拘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也载此诗,惟洪迈说是“好事者所撰”,我看未必如洪所言。从李白给杜甫的几首诗联系起来看,倒很像是出自李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