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1327600000063

第63章 魏收作史

魏收作元魏一朝史,修史诸人,多被书录,饰以美言,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故众口喧然,称为“秽史”。诸家子孙前后投诉,云遗其家世职位,或云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至于坐谤史而获罪编配,因以致死者。其书今存,视南北八史中,最为冗谬。其自序云:“汉初,魏无知封高良侯,子均,均子恢,恢子彦,彦子歆,歆子悦,悦子子建,子建子收。”无知于收,为七代祖,而世之相去七百馀年,其妄如是,则其述他人世系与夫事业可知矣。(《三笔》卷二)

“点评”

魏收写史被称为“秽史”,一点也不冤枉。你想,凡是参预修史的人,不论够不够入史的条件,大多写入史中,且用尽褒赞之言;但对平寨与他关系不洽的人,则另当别论,或根本不写进史中,或写进史书也尽隐其良善行事。正像他自己宣称的:可以捧人上天,也可以打人入地。这种事在眼下也颇流行,比如某些人名词典,收谁不收谁,只看编书的顾问和参加者,就能知道是哪一帮子人搞的;又比如某些号称学术性的专业书,参加的写家也必得是一帮一派的。这种状况反映出其主持者的心境与魏收是相通的:叫你出名你就出名,叫你埋没你就埋没。各种学会有时犹如文革时的各类战斗队,吸收谁参加和不吸收谁参加,也都得看你给魏收的脸色来定。魏收为了要续上西汉初受封为侯的魏无知为七世祖,不惜把每一代拉长为一百年,今天不也有人在自己的生年和父辈的卒年上做手脚吗?无非是想打个时间差,为自己多捞点名利而已。自己争着去做魏收的子孙,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