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11327600000059

第59章 帝王训俭

帝王创业垂统,规以节俭,贻训子孙,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宋孝武大治宫室,坏高祖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上挂葛灯笼、麻蝇拂。侍中袁因盛称高祖俭素之德,上不答,独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唐高力士于太宗陵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篦一、草根刷子一,叹曰:“先帝亲正皇极,以致升平,随身服用,惟留此物。将欲传示子孙,永存节俭。”具以奏闻。明皇诣陵,至寝宫,问所留示者何在?力士捧跪上,上跪奉,肃敬如不可胜,曰:“夜光之珍,垂棘之璧,将何以愈此!”即命史官书之典册。是时,明皇履位未久,厉精为治,故见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宋孝武不足责也,若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皆有俭德,而东昏、天元、叔宝、炀帝之淫侈,浮于桀、纣,又不可以语此云。(《续笔》卷十四)

“点评”

帝王创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常把节俭立作皇室规矩,教育训导子孙后代。如果子孙能奉守节俭,效法先人的优秀传统,皇权就能代代相传,国家也会兴旺发达,否则就得丧权辱国,遭到世人讥笑。洪迈举到两位帝王简朴的卧室陈设,对后代很具教育意义:一是宋武帝刘裕临终前住的卧室,床头有个土做的屏障,上面挂着葛布做的灯笼和麻绳做的尘拂,体现了武帝节俭朴素的美德,可是三十多年以后,他的孙辈孝武帝刘骏,下令拆除这间卧室,建起玉烛殿,坏了先人传统,此后南朝刘宋虽四易君主,但维持二十多年便灭亡了。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寝宫,有一只梳头箱子、柞木梳子、黑牛角篦子、草根刷子,高力士见到这些,感叹太宗皇帝为皇室后代树立节俭准则,唐明皇李隆基在太宗驾崩六十多年之后看到这些遗物,崇敬得为之下跪,认为多么好的珍珠、美玉都比不上这些器物。唐明皇初为帝时,厉精图治,曾在苑中种麦,麦熟时还率皇太子以下躬自收获,意在使后辈知道稼穑之难,所以看到简朴的遗物,他还有所戒惧。可是后来他动了奢侈之心,迷恋淫靡无度的生活,致使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瞬间从开元盛世跌落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因为他早把太宗皇帝节俭的教诲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哪里还会有戒惧呢?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从政者可以学到理政治国的良策,平民百姓也可以学到修身治家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