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宽宏可以换得感动和友情,而仇恨,既不了解别人,又将自己永远困于绝望中。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我们一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受的心理历练。它可以让你抛开人事的怨恨,摆脱无法复仇的绝望,使心灵安静下来,在静如止水中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超然物外。
1972年夏天,越战已经打了很多年了,战火蔓延至西贡西北65公里的一号公路。北越军队在村子的东北方掘壕布阵,威胁村子南面的南越军队,只有百余人口的盏盘村则陷在两军对峙之间。很多村民已逃离,但6月8日早晨仍有30人躲藏在村里的佛庙中,9岁的金芙就是其中之一。
忽然之间,金芙瞧见外面升起阵阵黄烟。有个南越士兵也躲在庙里,认出那是目标引导信号,大声嚷道:“他们要炸这里了,大家赶快逃!”
金芙在奔逃的儿童群中回头瞧,见到4颗炸弹一个接一个地掉下来。瞬息之间,她被灼人的浓烟烈火吞噬了。大火很快烧光了她的衣服,皮肤也被烧得一块一块往下掉。金芙赤裸着往村外跑,嘴里喊叫:“救命!救命!”
金芙张开两臂从浓烟中跑出来的时候,美联社摄影记者涅克·乌特给她拍了照片。在场的新闻记者见状,都吓坏了,急忙各自拿水壶倒水浇在金芙身上。金芙昏厥倒地,大家急速送她到附近的医院去。当时人人都以为她死定了。
轰炸后第三天,美国陆军上尉约翰·普隆默拿起一份报纸,看到第一版上跨栏刊出的金芙照片,接着他看到图片说明:“炸弹下余生的儿童在一号公路上逃命。”他心里立刻翻腾起来,因为他知道那个任务是他下的令。虽然普隆默外表刚强,但其实天性善感,看到消息后他心里愧疚不已。后来,普隆默调回了美国本土担任直升机飞行教官。虽然几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但那次空袭的场景总是会在噩梦中一次次重见。为了消减自己的罪疚感,普隆默开始酗酒。他绝望地想没有人会了解他的痛苦。
后来,乌特拍的那幅照片获得了普立策新闻奖,似乎到处可见。1977年普隆默在报纸上又见到那幅照片,他的罪疚感立刻重新浮现。他加剧酗酒,这导致他1979年再度离婚。酗酒是个恶性循环:他为了忘却那次轰炸而酗酒。可是饮酒使他更为梦魇所苦。他沮丧绝望,去参加越战退伍军人集体心理治疗的交谈会,但始终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在盏盘轰炸中干了什么事。普隆默心里知道:“天下只有一个人可以卸下这个重担,而她已死在越南。”
1996年6月普隆默通过电视看见了金芙,这让他大吃一惊。金芙没有死,此时已经是33岁的妇人了,她和丈夫住在多伦多,还有个儿子。原来金芙被救活了,她在西贡医院住了14个月,此间共接受了17次皮肤移植手术。这住院的经历,引发了她学医济世的大志。她非常用功,成绩优异,最后又因此遭遇成了名人。
1996年11月11日美国退伍军人节,金芙在越战退伍军人纪念广场对两千多人演说。普隆默获悉金芙今天会到此地演讲,决定前来请求她的宽恕,在前一个晚上他向朋友说出了全盘经过。此时的金芙在麦克风前,以温和坚定的声音说道:“我只是为了出点力帮助制止世界上的战争和残杀,才记着一个战争的悲剧。”人群中鸦雀无声,金芙继续说,“如果我能当面和投掷那个炸弹的人说话,我会告诉他,历史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应该为未来做些好事。”很多人听了之后都放声哭了起来。
普隆默也热泪盈眶,他写了张便条,写着:“亲爱的金芙,我就是那个人,希望能和你见一面。”他找到一名警员,悄悄吩咐将这字条交给她。但新闻记者一拥向前,金芙在护卫群中匆匆离去了。普隆默跳过围绳,跟着金芙那一堆人。金芙的护卫听说普隆默就在后面,便问金芙是否愿意见他。她点了点头。
在一棵大树下,金芙转身面对当年下令空袭盏盘的人。普隆默眼中积聚着24年的痛苦和悔恨。他凝望着金芙,看见那个在公路上奔跑的小姑娘,张着嘴发出听不到的呼喊。他心里在呼喊:“求求你,请你宽恕我。”但他们四目相望时,他只能说出:“我抱歉!我十分抱歉!我不是故意伤害你的。”
金芙立刻泪盈两眼,伸出两臂去拥抱普隆默,平静地对他说:“没事了,没事,我宽恕你,我原谅你。”
普隆默听到这几个字——那是他长久以来一直想听到的话。他感到背负着的大石终于卸下了。他流着泪说:“我当时还查问过是不是有平民在村里。”但金芙却抱住他,不要他再讲下去。她说:“没事了,没事。”两个战争受害者互相安慰。
普隆默的噩梦终于结束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真正体现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宽宏能够化解双方的绝望。宽宏的人不仅能让自己摆脱仇恨和烦恼的侵蚀,而且能给别人一个新生的机会,走出自责与愧疚的阴影。
人生感悟
让我们宽宏些吧,面对别人的伤害,不要在痛苦中感到绝望,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干涸、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