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藏拙的智慧
11322000000002

第2章 藏拙是安身立世的根本

藏拙是安身立世之根本,可以让人在卑微处安贫乐道,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藏拙者是人中的智者,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可以屈伸自如,攻守有度。因此,他们常常会胜人一筹。

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通常都是做人的典范。在他们身上积聚了无穷的能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人处世的藏拙智慧。

善于藏拙万事顺

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无垢性品》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做人难,做一个善于藏拙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藏拙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必须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首先,在行为上要藏拙,“才大不可气粗,居高不可自傲”。做人不能太精明,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乐极生悲。

其次,在心态上要藏拙,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恃才傲物,要知道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

第三,在姿态上要藏拙,“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所谓“高处不胜寒”,藏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第四,在言辞上要藏拙,说话时莫逞一时口舌之快,不可伤害他人自尊,不要揭人伤疤,得意而不忘形,要知道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

藏拙,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入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命不凡,为人处事不张扬。

没有人不期望自己有更多的朋友,没有人不期望自己得到更多尊重,没有人不期望自己成就更多事业,没有人不期望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与人相处,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你稍微有点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招来不少麻烦。轻者,工作不愉快;重者,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与人相处的艺术中,藏拙相当重要,特别是在与小人的相处中,更加重要。

学会藏拙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也要学会保留,学会隐藏,学会克制,这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能量的内敛。不招人嫌、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嫉妒、无声无息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功绩成了别人的功德,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要自视清高,不要招摇过市,那是一种肤浅的行为。我们要相信:我们还有很多不懂的,不懂的比懂的多;我们同样要相信:世界上厉害的人比不如我们的人多。

作为年轻人,有冲劲,敢闯敢拼确实不错,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度,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论,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做人要藏拙。藏拙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不要想着自己什么时候都是焦点,都是明星,有时候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韬光养晦的人更合适。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地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成功了。

藏拙,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姿态,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藏拙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藏拙,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藏拙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

“不争”也是一种藏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知无知,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

老子提倡返璞归真,而返璞归真不是有意逃避,也不是当做不做,而是以不做作、不执著的态度去做。无欲则刚,所以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其实是自由的另一种说法。

西方有言道,欲望使人盲目。欲望或希望就像无常鬼的绳子,绑着人这里、那里,无头苍蝇般地乱闯,一刻不得安宁,永不满足,乱纷纷,闹嚷嚷,不由自主、痛苦万分地演绎着人间闹剧。

从那些雄才大略,雄心壮志里面,老子看到的是无可奈何的不自由:“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所欲不会总是得遂,但欲望却永不休止,以不能总是得遂的结果去满足永不休止的欲望,最终必落得痛苦绝望,鲁迅说:“绝望之为虚妄,恰如希望一样。”没有开始希望,绝望也无所谓了,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抽身事外,不去争抢,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把有所作为当作无所作为,把有事当作没事,把大事当小事,不挂在心上,不显摆,不自以为是,不自怨自艾,以善意对待仇怨,麻烦和绝望就不会找上门来。无欲无求,天下就没人能争得过你。

只要身心清净安乐,就能享受人生真正的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人们要么嫉妒别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要么心生怨恨,很在意别人的说法、看法,一旦这些说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就生气、发火;要么在为钱为财蝇营狗苟,贪得无厌,很少能达到无欲无求的境地。

何谓嫉妒?当别人超过自己时,油然而生的一种酸溜溜的感觉,那就是嫉妒。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比自己健康,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比自己吃得好,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比自己穿得有品位,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住得比自己宽敞、舒适,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比自己的靓、酷、帅,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的成绩比自己的高,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的“乌纱帽”比自己的大,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比自己财大气粗,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开名车,自己却还骑着自行车,心里会酸溜溜的;别人出国留学,自己不能,心里会酸溜溜的。总之,只要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心里就难过。

嫉妒不仅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而且是一种心理疾病。嫉妒心越强,说明其心理越脆弱。他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总是把自己同别人相比,无法从生活和工作中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因此,常常处在压抑、焦虑不安、怨恨烦恼、患得患失的心境中,得不到片刻祥和、宁静。因此,嫉妒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使别人受到伤害和痛苦,也使自己处在频繁的心理刺激和压力下,造成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心血管及许多脏器的功能,进而导致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神经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严重的还将诱发某些精神病,出现早衰。

那么如何医治呢?人得如己得,随喜功德——恭喜、祝贺超过自己的人,进而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这样,岂不皆大欢喜?关键是要有真诚的爱心。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慈悲;爱是不嫉妒,不做害人的事;爱是但愿你过得比我好,爱使灰冷的心田温暖,使无望的沙漠中开放出一片希望的绿洲;爱是付出,也是得到。爱护众生的人有福了,慈悲的人有福了。

由嫉妒产生的愤怒也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是一种伤害身心的“火气”,是一种渗透到内心深处的对立情绪,它令人对微不足道的事情剑拔弩张。科学家们确信,正是这种对立情绪导致心血管病的爆发。列·乌伊尔扬姆斯医生的研究证明:经常生气、发火,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动脉甚至免疫系统受损。

因此,近代高僧印光法师早就告诫我们:“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

还有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那就是贪心。造假行骗是因为贪,受骗上当是因为贪。圈套、陷阱、笼子都是为贪得无厌者而设。如果不加以适宜的引导和制约,小则害人害己,大则害国害民。医学家指出,贪得无厌者往往是极其虚伪的人,自欺欺人,使自己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处于焦虑不安和烦恼中,加重了身心的负担。长此以往,会造成机体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造成内伤,损害健康,损福折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大”不可贪,“小”亦不可贪,贪小则失大。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事情只是一些细节、小事,然而,正是这些所谓的“小事”,成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格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宽广胸襟才能安身立世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炎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要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五代时,骁将王景有勇无谋,凭一身武艺为梁、晋、汉、周四朝效力,做到了节度使,宋初封太原郡王,死后追封岐王。他的几个儿子也和他一样,骑射之外别无所长。大儿子王迁义跟随宋太祖打天下,功不大,官不高,却自以为了不起,好夸海口,经常抬出他父亲的大名来炫耀,逢人便宣称“我是当代王景之子!”人们听着好笑,都称他为“王当代”。

从整个社会来讲,还是得有人管理、有人做官。问题是对做官者来说,要注意的是,忘记地位也就是放低自己,真正地把自己视为普通人,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据《战国策》记载:魏文侯太子击在路上遇到了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击下车跪拜,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真不知道是富贵者可以对人傲慢无礼,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对人可以傲慢,富贵者怎敢对人骄傲无礼?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只有贫贱者计谋不被别人使用,行为又不合于当权者的意思,到哪里都是贫贱,难道他还会怕贫贱?会怕失去什么吗?”太子见了魏文侯,就把遇到田子方的事说了,魏文侯感叹道:“没有田子方,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言论?”

即使成名成家也要谦和礼让,一方面,名是相对的,知识是无止境的,满招损,谦受益;另一方面,如果你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别人也会不理你那一套。因此狷狂必忍,否则害人害己。

如何忍傲忍狂,王阳明认为:狷狂、傲慢的反面是谦逊,谦逊是对症之药,真正的谦虚不是表面的恭敬,外貌的卑逊,而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狷狂之害,发自内心地谦和。自我克制,审明进退,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虚以处己,下礼以待人。不自是,不居功,择善而从,自反自省,忍狂制傲,方可成大事。

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我们要接受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

宽容代表着一个人的美好心性,也是最需要加强的美德之一。俗语讲,眉间放一“宽”字,自己轻松自在,别人也舒服自然。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也许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面对自己的人生。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因为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了对方的想法,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地接受对方的意见。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执著于过去的错误,就会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并且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宽容是一种幸福。我们在宽恕别人的同时,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所以说,宽容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

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就拥有了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这是易于拥有的一笔财富,它在时间推移中升值,它会把精神转化为物质。选择了宽容,便赢得了财富。

因此,只有用一种比大海还要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生活才会变得更精彩。

塑造一个易为人接受的性格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菜根谭》

性格是天生的和从小养成的,性格一旦塑造成型便很难再改变。所以,当我们走上社会,发现自身的很多性格特点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时,往往会感叹:唉,这是天性,我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呀。

显然,这是在为自己寻找借口。一般而论,内向和外向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交际优势与劣势。由于性格缺陷,使得交往存在一些障碍,常见的性格缺陷及其障碍有:

①自我封闭的性格缺陷。拥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往往会人为地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往,把一切都闷在心中不吐露出来。这种封闭性格的人,如不及时纠正则会变得寂寞、心事重重、多疑而怪僻,严重影响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②社交恐惧型的性格缺陷。这种性格的人在交往中心存恐惧,有说话结巴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甚至浑身抽搐等症状。这种性格的人在交往中会无形地隔离了群体,把自己隐藏起来,从而变得忧郁、苦闷、自责甚至自伤。

③缺乏自信型性格缺陷。这种类型的人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对结果缺乏勇气面对,失去争取成功的信心,不敢正视现实,想到的是更多的困难和失败,因而没有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④嫉妒型性格缺陷。这种性格缺陷的人在交往中生怕别人比自己强,因而心存嫉妒,想方设法置对方于不利地位。这种人的心里容不得别人,最终也毁了自己。

⑤沮丧自卑型性格缺陷。这种类型的人常常心情沮丧、自卑,常常有莫名的焦虑、忧郁等心情,不能进行正常交往,从而难以与人沟通。

这五点性格缺陷都是影响与人交往的障碍。只有认清自己的性格特征,努力克服存在的性格缺陷,才能完善自己的性格,在交往中求得与人更好的合作。热忱、开朗的性格也可以说是开放型性格。所谓开放型性格,就是密切注视外部世界,积极进行社会交际,并且及时吸收社会上一切有益的新的观念、新的思潮和新的信息;就是喜欢与人交往,待人热情,坦诚相见,积极与人进行信息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开放型的社会中,开放性格是使我们适应时代变化、跟上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试问,若是一个人待人接物缺乏热情,不开朗,而且冷冰冰的、吞吞吐吐,那么,绝不会有人愿意与他(她)交往。那些朋友遍天下,到哪儿都不寂寞孤单的人,往往都是待人热情、开朗的人。正是热忱、开朗的性格使他们赢得了好人缘。中国有句俗语,“多一个朋友,多一条道”,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有别人的合作、有朋友的帮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好的人缘、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双赢人生起着决定性的意义。而热忱开朗的性格对好人缘的形成至关重要。

几位经理同时给2000名顾客寄出一份问卷“请查阅你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你为什么要他们离开?”。调查的结果令这几位经理惊讶不已,无论工种是什么,地区在哪里,有2/3的答复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好、没有好人缘而被解雇的。”

一位做太阳能热水器生意的女士,性格活泼开朗,待人热情诚恳,赢得了周围人的喜欢,编织了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网。由白手起家至今短短三、四年,存款已是七位数了,令人羡慕不已。由于性格的优势,厂家愿意把产品交给她经销,价格等各方面还可能有优惠。由于她待顾客热情、诚恳,人们更愿意买她经销的热水器,她的回头客特别多。

现在,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金钱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于是不少人在抱怨人情的淡漠、世态的炎凉。但在怨天尤人的同时,又是否检查了自身的因素,特别是性格上的缺陷?你是否坚持了以热忱、开朗的态度待人?为什么有的人朋友特多、人缘特好,而充分享有了人情的温暖、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就比较孤独寂寞、到处碰壁呢?这里有性格的原因,更有待人接物的态度起的作用。

待人接物,处世为人要热忱、开朗、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完成一项工作最讲究的是效率。你的性格过分内向,就会妨碍和他人的正常交往,并给工作带来许多不利。比如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思想,如果一方说话时保留的成分很多,那么,另一方就不能对他有很好的了解,因而就会给今后的相互协作带来困难。人们在性格上要追求和时代相适应的“开放美”,敞开心灵,坦诚相见,不要使自己城府太深,人为地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削弱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系的纽带。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好人缘、何谈双赢人生!

摆架子,别人会不认识你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菜根谭》

一个人能够取得权力和荣誉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荣耀里,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到最后必定会连本带息一起输个精光。

自傲的人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身居高位便洋洋自得,摆出副目中无人的模样,则离走下坡路就不远了。高傲者纵然有功绩,也会令人唾弃。

在南美独立运动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个士兵安装一根大梁:“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移动了,再使把劲,加油!”一个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见状问班长为何不动手干。“先生,我是班长。”班长骄傲地回答说,“噢,您是班长。”军官重复了一遍,随后下马和士兵们一起干了起来。

大梁装好后,军官对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您还有什么同样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人手,您就尽管吩咐总司令好了,他会再来帮助您的士兵的。”班长愣住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大陆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和统帅西蒙·玻利瓦尔。

越是摆架子,挖空心思地想得到别人的崇拜,你越不能得到它。能否获得别人的崇拜取决于值不值得别人尊重,有无虚怀若谷的胸襟。想靠巧取豪夺是不成的。你得名副其实,且有耐心等待才成。

越重要的职位越要求你具备相应的威严和礼仪,不要摆架子,扮“黑脸”,翘尾巴。即便是国王,他之所以受到尊敬,也应该是由于他本人当之无愧,而不是因为他那些堂而皇之的排场及其他因素。

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他们或以出生于一个良好家庭为荣,或以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或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不能说这种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但如果过分迷恋这些仅仅是因为身份带给你的荣耀,那么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业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当他们陶醉于自己的所谓“成功”时,他们已经离真正的成功很远了。而真正的成功者能令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公司、一个省份、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以他为荣,而不是他以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公司为荣。

梁浩从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与他同时进来的同事要么学历没他高,要么学的专业没他好,为此他很有优越感。当领导分配他做最基础的工作时,他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结算时,他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事后,他却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正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他的这种态度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儿,总找借口把他“晾”在一边,不再让他参与了。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梁浩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在获得成功后往往居功自傲、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种人个性意识一旦得到强化,轻则滋生骄傲自满的心理,重则无视国法,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富贵者、当权者本来就容易骄傲,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作为当权者,如果不能礼贤下士、虚心受教,他就可能因为自己的骄矜之气而失去政权,富贵者则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财势。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名将,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等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唐肃宗封他为汾阳郡王,唐代宗赏他誓书铁券,犯大罪可免死。唐德宗又赐号“尚父”,不称呼他的名字,表示尊崇。可是郭子仪始终不居功自傲,更不因为功高而要特权,代宗任命他为尚书令,他一再推辞说:“这是过去太宗做过的官职,所以后来各朝都不设置此官衔,怎可让我来破坏这个传统呢?这些年来,由于战争,封赏官爵很滥,如今叛乱稍平,应当审查整顿吏治,请从我老臣做起。”代宗听他讲得有道理,这才作罢。郭子仪一贯拥护朝廷,尽力镇压叛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裴垍评价他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就充分道出了郭子仪的功绩和为人。

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很容易钻牛角尖。因为得不到名利时会变得痛苦,得到名利时也会失去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在世应该宠辱不惊,就像平静的海面,任凭风吹浪打,也是波澜不惊。得志时不会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失意时不会萎靡颓丧,一蹶不振。这样就不会有受挫折时的凄凉和得意时的狂热,可以排除干扰而专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耕耘,正所谓“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一个人唯有立下高远的志向,才可能在人生长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若无高远的志向,司马迁又怎可在受了宫刑之后完成卷帙浩繁的《史记》呢?如果无高远的志向,勾践又怎可实现他的复国之梦呢?

人生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理想在远方召唤。我们必须奋发,必须上进,必须自信,必须认真,将这本书一页页读懂,然后一步步地走近理想。

人生是丰富的,志向当存高远。

如果司马迁一气之下,愤而自杀,我们今人又何得《史记》可看。我们不由得对司马迁的“大智”、“大忍”深深地折服。“忍”字头上一把刀啊,要忍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折磨,这需要何等的心志和决心。肉体之苦,也许能忍,但精神方面的苦痛又当是何等的痛彻肺腑。今人生活条件相比古人,有天壤之别,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做司马迁,只要我们各安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行了。

二十年,忍辱负重,难为了司马迁,也成就了司马迁。或者换言之,玉不琢不成器,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从一种广义的、贯穿人生始终的教与育的眼光看,从古到今,凡成事者,成大事者,莫不受尽磨难,在磨难中完成自我教育,如此也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事业。

荀子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千百年来,它不知鼓舞与造就了多少志士仁人。

勾践卧薪尝胆,以苦自励,精神固然可嘉。但勾践吃苦只是手段,最终打败吴国才是目的。胜利后他就不用再睡柴草,尝苦胆了。

在勾践眼里,苦就是苦,乐就是乐。人必须吃苦,但目的则是换回享乐。

生活中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绝活”。绝活就是对某种技艺出神入化的把握,这一般都需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有一些难度大的技艺,譬如武术中的二指神功、杂技中的高空钢丝表演、自由体操中的空中转体三周半倒立等,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苦练,且只有少数人才能完成。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以说成大器者都需经过这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难免有苦不堪言、让人无法忍受的时候,但却是苦中有乐的。可谓苦字当前,乐在其中。而刻苦磨炼,掌握了真本领,更是其乐无穷。

人生的悲苦是无情的,如果用这种心境来看待人生,那耳目所接触到的全是悲苦,结果就使人产生悲观情绪,甚至造成厌世自杀的悲剧。

有句歌词这样唱道:“连浑圆美丽的西瓜,也在其中藏有辛苦的种子。”由此可见,世上的好事与坏事并存。辛苦,并不是只为一些特定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不管是否愿意,无论你多么叫人羡慕,或者你自己也觉得真幸福,都一定会有必须吃苦的时候,只是有早晚及轻重之别。

人如果不经过一番艰苦磨难,将来不可能有成就。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道理。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人人都求菩萨,于是有人问菩萨,那你求谁保佑你呢?菩萨说了一句深刻的话:我求我自己——求人不如求己。自强也是一种智慧。

这就是菩萨的高明之处了。无论如何,如果借他人之手完成自己的事业,那当他人想诋毁你时,你一定没有能力阻挡。只有那些依照自己的主意办事的人,才真正可以做到左右逢源,否则也就只能是别人的附属品。

所以,在这个社会中,自立自强是最重要的,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让心灵主宰生活,而非生活主宰心灵。当别人诽谤你时,你依旧微笑观花;当别人赞美你时,你依旧认真读书,那么,你就是自己的主人了。

在佛祖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谁能潜心修行,谁就有可能成事。因此,不要惧怕别人的歧视,亦不必担心贫穷富贵。只要有坚忍的毅力,定能成功。

担当天下大任的人,上天必定苦苦地磨炼他的意志,使他的身体劳累,饥饿疲乏,生活穷困,并使他的每一行为总不能如意,借以震动其心,坚韧其性,增长他的能力。孟子的这句名言强调,历史上凡担当“大任”的人物,都要经过艰苦的磨炼,否则是难以有成就的。

临危而不惧,处变而不惊

愿上帝赐我镇静去接受我所不能够改变的事,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够改变的,赐我智慧于二者之间做出选择。——马丁·路德·金

在遇到突然的变故,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应付呢?这就需要人们有反应灵敏的头脑,要求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一个无知、无才,又无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断然不能做到临危而不惧,处变而不惊,更不可能随机应变,巧作应付,化险为夷。这就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提高应变能力,防患于未然。

董卓专政时,司马朗知道他必然败亡,便贿赂其手下,去官回到了家乡河内温县。到家后,司马朗对父老乡亲们说:“董卓凶残无道,为天下人所恨,忠义之士必然起兵讨伐。河内郡和京都洛阳相邻,洛阳东有成皋,北有黄河,皆为天险。如果天下起兵讨伐董卓,前进不了时,显然会停留在我们郡,我们郡便会被弄得四分五裂,互相争战,生活在这里便不安全了。所以不如趁现在道路尚可通行,全家东搬到黎阳。赵威孙在黎阳当军官,是我们的乡里亲戚,有他做主,我们搬去不会有问题。”但父老乡亲多恋家不走,只有赵咨一家与司马朗同时搬到黎阳去了。

几个月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几十万人果然驻兵在荥阳和河内,诸将不能互相统制,结果是各自烧杀抢掠,老百姓死了足有一半。而司马朗因家已迁走,无一伤亡。

“神机妙算”的关键就是要巧装糊涂,而且要装得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事变。当然,这需要有智慧的头脑。

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这个人才,说他是人中之龙,劝刘备亲自屈驾迎请。刘备信之,三顾茅庐之后得与诸葛亮相见。相见后急不可耐地遣开闲人,就在诸葛亮的茅屋中请教起天下大计来。

刘备说:“汉室倾危,奸臣专权,皇帝蒙尘。我不自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却因智术短浅,狼狈至今。虽然如此,我毕竟大志尚存。请问有何等大计能使我完成夙愿呢?”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暴乱天下以来,天下豪杰四方并起,占据几州几郡的人不可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可谓名气小而兵众少,但曹操到底还是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不只是因为曹操得了天时,也是他充分运用了机智谋略。现在,曹操已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虎视天下,难与争锋。东吴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山川险峻,民心顺附,又能举贤用能,因此,东吴只能以之为援而不可相谋。荆州北据汉水、沔水,南抵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用武的好地方。但其主刘表不能自守,这大概是皇天赐奉给您的厚礼吧!您对荆州是否有意呢?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为天府之国,汉高祖凭借它终成帝业。益州牧刘璋愚庸懦弱,民丰国富而不知存养抚恤,有智之士皆想得一明君。您既然是皇室后裔,信义之声传遍四海,又能笼络天下英雄,思贤若渴,如能拥有荆、益二州,据险而保,联合西方的戎人,抚恤南方的蛮夷,外结好于孙权,内治理好行政,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领荆州之兵攻向宛、洛等地,您自己则领益州之众出秦川,百姓中有谁不会具备饮食以迎接您呢?果然如此,则您的霸业可成,汉朝的基业可以中兴了。”

刘备听后连声称善,他奋斗多年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政治方向,诸葛亮的一番天下形势分析,使他心中豁然明朗,今后也就有了奋斗的具体目标。难怪他后来对关羽、张飞说:“我之得孔明,犹鱼之得水。”

诸葛亮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做出了简明的分析,为刘备指出了成就霸业的长远之计,理路清透,明确中肯,足见其超人的政治、军事头脑。刘备后来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诸葛亮的方针大计指导的结果。

一个人不会料事如神、未卜先知,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常因未做心理准备而慌乱不堪。所以,我们应首先在心理上做好准备,遇到异常情况也就不会六神无主、束手无策了。

生活有规律的人,常常物有所归,并且懂得这样的道理:事先整理自己身边的事,不一定只为预防不测而做。即使在平时遇到意料不到的事,找起来也非常方便。

办事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在办事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明确的意识谋划中,和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有随机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