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1
11321100000349

第349章 纳那克创立锡克教

在德里苏丹国末期,曾经担任地方小官的纳那克(1469—1538)坚信“没有印度教徒也就没有伊斯兰教徒”的观点,亲自担任了宗教导师的角色。他周游印度各地,晚年定居在旁遮普的卡泰普尔,继续巩固他的教派和宣传他的教义。他创立的锡克教(锡克,印地语“弟子”之意),信徒多出身于低级种姓甚至贱民。其教义认为只有一个真神(湿奴),没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别,信徒不分种姓在神的面前一律平等。在纳那克生前指定的师尊(教派首领)安格德的领导下(1538—1552),该教派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社团,到第四代师尊拉姆·达斯时(1574—1581),奠定了阿姆利则城的基础,从此成为教团的中心。第五代师尊阿占(1581—1606)采用了相当于专员的制度,以便以旁遮普为根据地,向信徒征收捐税,构筑寨堡,形成了独立的类似政府的宗教组织,并在1604年编纂了锡克教的圣书。阿占的活动引起了莫卧儿帝国贾汉吉国王的猜忌,因而这位师尊被残酷地处死,锡克教的和平发展至此结束。从阿占开始,师尊的职务成为世袭。在阿占的儿子和继承人哈哥宾德的领导下(1606—1645),该教派发展成一个武装的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加了锡克教派,多次掀起反对封建主和莫卧儿帝国的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