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2
11315000000074

第74章 印度萨特拉米起义

印度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在宗教问题上表现极为突出。莫卧儿皇帝信奉伊斯兰教,对其他教派实行迫害政策,因此,不断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在帝国统治的中后期不断爆发大规模的人民起义。1672年,在朱木拿河右岸的纳尔瑙耳州爆发了著名的萨特拉米起义。因领导起义的萨特拉米教派而得名。萨特拉米教派就是蒙达教派。萨特拉米意即“好名誉”。该教派包括社会各阶层。参加这次起义的不仅有农民村社的成员,而且有农村中最受压迫的阶层——“不可接触者”——清道夫、制革匠、木匠等。萨特拉米教派宣称对于莫卧儿政权的任何暴行都不能容忍。起义是以萨特拉米教派农民同纳尔瑙耳州地方收税官的冲突开始的。该州军事长官调来大批步骑兵讨伐起义者,被起义者多次打败。起义者占领了纳尔瑙耳州的首府和另外一些城市。同时,起义军在各地建立了军事据点并开始征税。在取得初步胜利后,起义者决定向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心脏地区德里进军。皇帝慌忙派兵镇压起义军。结果,政府军连战皆败,溃不成军,起义者占领了朱木拿河右岸平原的大部分地区,直逼德里,到达距德里仅60—70公里的地方。皇帝急调配有大炮和战象的军队前往拦截义军,双方在德里西南展开激烈决战。起义者打得英勇壮烈。据史书记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军刀。

最后,政府军以惨重的代价将起义军残酷镇压。萨特拉米起义在印度人民反封建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