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宫廷史速读
11314600000037

第37章 征服者威廉

1066年1月,英王爱德华逝世。他没有后代,临终前,他指定妻弟威撒克斯伯爵哈罗德为继承人。不料,爱德华国王的堂表兄诺曼底公爵威廉也要求继承英国王位。做为法国人,威廉的理由是:爱德华在1051年与其岳父戈德温伯爵发生争执时,曾对威廉公爵以英国王位相许诺,从而获得他的支持。而英国贵族会议认为威廉并无英格兰王位继承权,选举了哈罗德为新国王。

当哈罗德充满信心地盼望登基加冕时,挪威人从北方开始入侵英格兰约克郡。哈罗德率军迎战,击败入侵者。

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见英王哈罗德北上拒敌,南方空虚,在教皇的支持下,率领5000人(其中2000人为骑士)的军队向不列颠扑去。登岸后,把船泊于岸边,准备万一战败,随时可以上船撤退。威廉又命令士兵就地掘土垒木,修建城堡,作为一道防线。不出几日,数座城堡拔地而起,进可出击,退可固守。接着,威廉命令骑兵在哈斯廷斯荒野上操练,排兵布阵。

威廉在哈斯丁斯登陆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约克。英国哈罗德听说南线告急,赶紧处理战役的善后工作,然后又募集新兵,昼夜兼程,挥师南下,杀奔哈斯廷斯。

哈罗德率领大队人马紧赶慢赶,于10月13日抵达哈斯廷斯城内。这天夜里,哈罗德的军队与威廉的军队形成对峙局面,一个在城中,一个在荒野。

当时,哈罗德士兵虽多,装备却很差,骑兵极少。步兵虽多,但大多是挥师南下途中临时招募的。武器也是拼凑而成,一些人用矛枪,一些人用刀斧,甚至还有不拿武器的,只是将锋利的石块绑在木棒上权且充分长矛。而威廉一方,士兵虽少,却都是精兵。骑兵以盔甲护身,刀剑耀眼;步兵则使用硬弓利剑。步骑结合,远战近战都指挥自如。

9月14日,一场战役已不可避免地即将在这天发生了。威廉能否夺得王位,就在这决定性的一战了。威廉与众将士深知此理,因此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天,英格兰人在高坡处摆开了阵势,只见他们排成一个个密集方阵,方阵之中,每个兵士都握有一块盾牌。这些盾牌紧紧相连,结成一道道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这样的方阵在战场上游动起来,就像后来战场上的坦克一样。

诺曼底人的阵式是进攻型的,步兵手持弓箭列在阵前,骑兵全身披挂紧随其后。威廉预备先以弓箭射杀敌人,再以骑兵冲锋陷阵收拾残敌。

一时间,弓弩尽张,利箭齐发,势如暴风骤雨般地向英格兰方阵射去。诺曼底人虽有利箭,但一碰到英格兰的坚盾,就纷纷落地了。几个时辰过去,英格兰人始终固守方阵,士兵没有丝毫损伤。威廉见状,眉头一皱,想出了一条妙计。他示意军队向海边撤。

哈罗德见此情景,以为敌军射箭不利,便胆怯后撤了。他想:此时不追更待何时?他的追击命令一下,英军全部放弃山丘阵地,争着追击敌军,漫山遍野地前进,立即乱了队形,一个个方阵自然解体了。英军方面原来用盾牌掩盖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这正是威廉所希望的。见英军中计,诺曼底人立刻回转身来,张弓搭箭,箭如雨发。英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英军察觉了诺曼底的阴谋,又见不少将士战死,不免燃起了复仇怒火。他们以一当十,反守为攻,个个如猛虎一般与敌人搏斗起来。哈罗德略施小计,将士兵分成两部:一部由众兄弟率领,重组方阵;他自己则亲率一部迂回到敌后。哈斯丁斯荒野上山丘起伏,山丘间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沟壑。英格兰人熟悉地形,哈罗德率军绕到一处山丘上,然后与正面进攻的兄弟前后夹击,将敌军向沟壑驱赶。英军从山丘上投掷标枪,抛下滚木擂石。误入沟壑的敌军死伤无数,尸首几乎将沟壑填平。

威廉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无比。他在枪剑之间穿梭往来,坐骑被英军矛枪刺中,已调换了三次。英王哈罗德也是一员勇将,他指挥英军将敌军驱至沟壑之后,便加入普通士兵行列,投掷标枪,抛掷滚木擂石。突然一支冷箭射中他的胸部,他大叫一声,立刻倒在血泊之中。英军见统帅倒下,纷纷围拢过来。英军群龙无首,战场上形势骤变。威廉趁此机会,命令众骑兵催马冲上山丘,一举将敌军围歼。

哈斯丁斯战役结束后,威廉缴获了哈罗德的金线宝石王旗。为求得罗马教廷对他夺取英格兰王位的支持,他将王旗献给了教皇。哈斯丁斯战役奠定了威廉公爵征服英格兰的基础。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加冕礼,正式登上了英格兰王位,称威廉一世。

威廉所开创的王朝史称“诺曼王朝”。他被后人誉为“征服者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