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11312300000038

第38章 孕产妇饮食宜忌(3)

服用叶酸后2周虽在血清中已发现叶酸水平有较大幅度升高,但红细胞中的叶酸浓度则是在服用后4周才有明显增加现象,故要在计划怀孕时提前1个月服用,效果才能更显着。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长期服用过量的叶酸有害无益,会干扰孕妇的锌代谢,导致锌不足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因此除非孕妇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否则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过量的叶酸,或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妊娠晚期不宜吃得过咸

大多数孕妇在受孕8个月以后,容易发生水肿及高血压症状,这时如果吃得过咸可以使这些症状加重,危害母体与胎儿健康。

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细胞外液量,引起水分潴留,同时又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还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与水量增加,使血管内阻力加重,盐的排泄又要依靠肾脏,日子久了可使孕妇出现浮肿,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起肾性高血压。因此,此期间实不宜吃得过咸。

孕妇的食盐摄入量不宜过多,但也不必禁盐,一般情况下每天摄入5克以内的食盐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如果是晚期妊娠已出现了水肿与高血压症状,盐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每日2~3克,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孕妇的高血压脚肿、妊娠毒血症等。

孕妇忌节食

有的年轻孕妇,怕怀孕发胖,影响自身的体形,或怕胎儿太胖,生育困难,常常节制饮食,尽量少吃。这种只想保持自身形体美而不顾母子身体健康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妇女怀孕以后,新陈代谢变得旺盛起来,与妊娠有关的组织和器官也会发生增重变化,胎儿的养育袋——子宫,要增重670克,为给婴儿提供营养乳汁,乳房要增加到450克,还需贮备脂肪4500克,胎儿重3000~4000克,胎盘和羊水重900~1800克。总之妇女在孕期要比孕前增重11千克左右。试想,这需要摄入多少营养物质?所以孕妇体重增加、身体发胖一些都是必然的、合理的、必要的,大可不必担心和控制。很显然,孕妇需要营养,胎儿也需要营养,在这种情况下节食是有害无益的。

营养不良对孕妇本身的危害更为严重。缺乏蛋白质,就不能适应子宫、胎盘、乳腺组织的变化,尤其是在怀孕后期,会因血浆蛋白降低而引起浮肿,还可以使抗体合成减小,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而多病;缺钙,会使骨骼软化,腰酸腿痛;缺铁,会出现贫血、头昏脑胀;缺乏维生素A,容易出现早产、死胎,而且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产后感染;缺乏维生素B1,会影响食欲和乳汁分泌,而下肢浮肿也加剧,易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可加剧便秘、贫血等孕期症状,并容易出现早产、流产。

由此可见,孕妇不可任意节食,否则就容易形成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或相互间失去平衡。怀孕5个月后,每日至少需热量2700~2800千卡,这些热量可从饮食总量中获得。要保证充分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糖、钙、铁、维生素的供给,要多吃鸡蛋、鱼、瘦肉、猪肝及乳类、杂粮、豆类、新鲜蔬菜、水果和海产品等。要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不偏食,这样才能满足妊娠期营养的需求。

孕妇忌常吃罐头食品

有的孕妇喜欢吃水果罐头或鱼、肉罐头,认为加工后的水果酸甜适口,也有营养,在没有鲜水果的时候还可以代替水果,也便于家庭保存。鱼、肉罐头也同样味美、方便。可是,罐头食品除这些优点外,还有对孕妇不利的方面。

据有关资料研究证明,妊娠早期大量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罐头,对胎儿的胚胎发育是不利的。这是因为,罐头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如色素、香精、甜味剂和防腐剂等,这些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对胚胎组织有一定影响。在胚胎早期(受孕20~60天),细胞和组织严格按一定步骤和规律进行繁殖和分化,这时的胎儿对一些有害化学物质的反应和解毒功能尚未建立,在此期间受到不利干扰,会导致畸胎的发生。

再次,罐头保鲜期一般在半年至1年,市场上出售的罐头食品往往超过保鲜期,或者自家存放时间较长,质量发生变化,孕妇吃了当然不利。

还有,罐头食品在制作、运输、存放过程中如果消毒或密封不严时,可导致食品被细菌污染。细菌在罐头内生长繁殖,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若被人误食后可造成食物中毒,其危害相当严重。因此,怀孕后为了自身的健康和胎儿的安全,最好不要吃罐头食品。孕妇可以根据季节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鸡蛋、鱼、肉也最好买新鲜的食用。

孕妇忌吃黄芪炖鸡

黄芪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补益肺胃之气的中药,用单味黄芪加入老母鸡中同炖食之,补养身体的功效更强,所以常被一些病虚体弱的人采用。一些孕妇为了增加营养,使胎儿更健壮、聪明,也常常吃黄芪炖母鸡,在某些地区甚至已成为习惯。其实这样做对孕妇是不利的。

妇产科医生观察到,一些孕妇尤其是快临产的孕妇,由于吃了黄芪炖鸡,不少人引起过期妊娠,常因胎儿过大而造成难产,结果不得不作会阴侧切、产钳助产,甚至作剖宫产分娩,给孕妇带来痛苦,同时增加了胎儿损伤的机会。

孕妇吃黄芪炖母鸡造成难产的原因:一是黄芪有益气、升提、固涩作用,干扰了妊娠晚期胎儿正常下降的生理规律;二是黄芪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的功用,加上母鸡本身是高蛋白食品,两者起滋补协同作用,使胎儿骨肉发育长势过猛,造成难产;三是黄芪有利尿作用,通过利尿,羊水相对减少,以致延长产程。因此,从利于健康角度考虑,孕妇不要吃黄芪炖鸡,还是从比较正常的途径加强营养为好。

孕妇忌缺乏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维护神经髓鞘代谢的功能。妊娠期维生素B12供给不足,孕妇易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新生儿也可患贫血。在妊娠过程中,胎儿不断将维生素B12贮存于肝脏,足月胎儿体内共积存约30微克。如果孕妇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12,新生儿也会缺乏维生素B12,这对新生儿发育不利,甚至使其患贫血症。也有的专家指出,孕妇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12,胎儿的畸变发生率也可能增加,所以维生素B12对孕妇非常重要。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豆类经发酵也含有维生素B12,如牛肝、牛肾、猪心、虾、火腿、鸡肉、鸡蛋、牛奶、干酪以及臭豆腐、豆豉、黄酱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2。

孕妇忌全吃素食

有些孕妇担心身体发胖,平时多以素食为主,不吃荤食,怀孕后加上妊娠反应,就更不想吃荤食了,结果形成了全吃素食。这种做法不科学,对胎儿视力有影响,甚至导致失明。

最近,国外有人用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增加孕猫的牛磺酸食用量,有助于幼猫视力的正常发育;如果明显减少孕猫的牛磺酸食用量,则幼猫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均出现持久的视力异常,部分孕猫在繁殖过程中还会出现严重的视网膜退化,个别的也会导致自身失明。

孕妇全吃素食,而不吃荤食,就会造成牛磺酸缺乏。因为荤食大多含有一定量的牛磺酸,再加上人体自身亦能合成少量的牛磺酸,因此正常饮食的人不会出现牛磺酸的缺乏。而对于孕妇来说,由于需要牛磺酸的量比平时增大,人体本身合成牛磺酸的能力又有限,加之全吃素食,而素食中很少含有牛磺酸,久之,必然造成牛磺酸缺乏。因此,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牛磺酸就十分必要了。这种摄取,当然要靠吃些荤菜来补充。我们提倡孕妇要多吃素食,注意荤素搭配。

因此,我们告诫那些已怀孕而又不想吃荤食的妇女,为了自身健康,为了婴儿的正常发育,请适当食用些鲜鱼、鲜肉、鲜蛋、小虾、牛奶等含牛磺酸的荤食,以避免造成大人、孩子视力异常。

孕妇忌缺乏维生素B6

维生素6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血红蛋白合成以及糖原代谢所必需的辅酶。它与蛋白质、脂肪代谢密切有关。人体缺乏维生素B6可引起小细胞低血色素贫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脂肪肝、脂溢性皮炎等。

妊娠时由于雌激素增加,色氨酸代谢增加,维生素6需要量增加。此外,妊娠时血液稀释,孕妇血中维生素6可降至孕前水平的25%。胎儿在5个月时为中枢神经系统增长高峰,对维生素B6最为需要,因而必须重视维生素B6的摄入量。许多食物中都含维生素B6,动物性食品有牛肝、鸡肝、鸡肉、牛肉、猪肉、鱼、蟹、鸡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有葵花籽、炒花生仁、核桃、黄豆、胡萝卜、扁豆、甜薯、柿椒、香蕉、葡萄干、橘子、菠菜、土豆、全麦粉等。

孕妇忌缺乏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连接骨骼、结缔组织所必需。它维护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外伤愈合。缺乏时引起坏血病,毛细血管脆弱,皮下出血,牙齿肿胀、流血、溃烂等症状。

妊娠期间胎儿必须从母体取得大量维生素C来维持骨骼、牙齿正常发育以及造血系统正常功能等,以致母体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至分娩时仅为孕初期的一半。

多吃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对孕妇、胎儿健康有益。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柿椒(红、青)、菜花、雪里蕻、白菜、西红柿、黄瓜、四季豆、荠菜、油菜、菠菜、苋莱、白萝卜、酸枣、山楂、橙、柠檬、草莓、鸭梨、苹果等。但是在制作食物时,切不可烧、煮过度,以免损失维生素C。

孕妇吃酸食也应讲科学

人们都知道,一般妇女怀孕后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

这是因为妇女怀孕后,胎盘分泌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种激素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减少。由于消化酶活性的降低,影响了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使孕妇产生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的症状。酸性食物能刺激分泌胃液,又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多数孕妇喜爱吃酸的东西。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孕妇适当吃些酸性食物有利于母亲和胎儿的营养需要。一般胎儿2~3个月后,骨骼开始形成。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但必须有酸性物质的参与,才能使游离钙形成钙盐在骨骼里沉积下来。孕妇多吃酸性食物还有利于铁的吸收,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

孕妇吃酸性食物,也应该讲究科学。比如维生素C是一种酸性物质,是孕妇和胎儿必需的营养素,它对胎儿形成细胞质、产生结缔组织、心血管以及造血系统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孕妇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单一食用酸味食品更好。而有的孕妇喜欢吃人工腌制的酸菜,这种酸菜味儿很浓,吃起来也很过瘾,但维生素C、蛋白质、矿物质、糖分等多种营养几乎全被破坏了。而且腌菜中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如果过多地食用对母亲及胎儿的健康有害。

奉劝喜爱吃酸类食物的孕妇,最好选择那些有酸味又有营养的食品或果、菜,如酸枣、葡萄、酸苹果、石榴、西红柿、山楂、橘子等。

孕期忌蛋白质摄取不足

蛋白质是直接成为血液和肌肉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积极参与发育的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的质量好坏,是根据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的量和质决定的。在氨基酸中,特别是只能从食品中摄取的,含有大量的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一般叫做“优质蛋白质”。

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晚期,在胎儿急速发育的同时,母体中的子宫和乳腺也在发育,为此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还有分娩时的出血,为授乳做准备,都需要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因此如果蛋白质的摄取量不足,会对母子双方产生不良影响。不仅阻碍胎儿的发育,而且也会引起母体的代谢异常,容易发生妊娠中毒症,减弱对贫血、病原菌的抵抗力,进而成为产后母乳分泌不良的原因。

在摄取蛋白质方面,要努力吃脂肪少的肉、鱼、牛奶、鸡蛋、豆类、豆浆、豆腐、豆豉、奶酪等,如果能从这些食品中每天摄取80克左右的蛋白质,差不多就能满足孕妇的需要。

孕妇忌缺锌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锌缺乏所引起的动物出生缺陷主要是生长停滞或迟缓、骨骼畸形、死产、早产等。人类妊娠早期缺锌,同样能使新生儿出现这些缺陷。研究还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膈缺损、主动脉狭窄及尿道下裂、睾丸发育不良(如隐睾)、骨骼及肾脏畸形、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等缺陷的新生儿,其母亲妊娠期血液中锌水平明显低于分娩正常胎儿的孕妇。该研究进一步指出,锌缺乏对新生儿畸形的作用并不是分娩期缺锌的结果,很可能早在受孕或胚胎形成早期便受到影响。观察孕妇血液中锌水平下降的情况发现,妊娠20天左右血清锌浓度即开始下降,并于20~60天左右下降幅度最大,随后降低速度减缓。然而,胚胎发生、分化过程中对致畸原最为敏感的器官形成期也是在妊娠20~60天左右。因此认为,人体器官形成期血清锌水平的急剧下降必然提高胚胎对致畸因素作用的敏感性,从而增加了胎儿先天畸形及自发流产的可能。

膳食锌的摄入量受食物来源、种类的影响,以牡蛎含锌量最高,其他海味和肉次之。具体讲以下食物含锌比较高:植物食品有黑芝麻、油面筋、白糯米、黄豆、毛豆、紫菜等;动物食品有猪心、猪肋排、猪蹄膀、猪腿肉、猪肝、猪舌、羊肉、酱鸭、咸鸡蛋、鲫鱼、河蟹、海蟹、河蚌、田螺等,还有酱油、啤酒等。孕妇应多吃这些食品,以补充足够的锌。

孕妇忌缺碘

碘是甲状腺素组成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活跃,碘的需要量增加,这样就易造成妊娠期碘摄入量不足或缺乏,特别是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属于缺碘区,更易造成孕妇缺碘。

孕妇缺碘易发生甲状腺肿大,并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者新生儿出现“克汀病”。该病的发生以胎儿胚胎期缺碘为关键。其临床上有疲乏、无力、畏寒、嗜睡、对外界兴趣不大等代谢和循环功能性变化,骨骼发育异常,脑发育缺陷及延迟,皮肤干而成鳞片状,毛发、指甲无光、脆弱等。为了孕妇本身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必须注意不可缺碘,尤其在缺碘地区更要有意吃些含碘丰富的食物。

最好的补充碘食品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肝、海参、海蜇、蛏干、蛤等,甜薯、山药、大白菜、菠菜、鸡蛋等也含有碘,均可适量多吃一些。如用碘化盐补充碘时,需注意不可用大量,以免引起产后甲状腺肿或患甲状腺功能低下。

孕妇忌缺乏维生素A

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主要存在于海产鱼类肝脏中。植物组织内存在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肠内可还原成两分子维生素A,成为维生素A来源的另一途径。人若缺乏维生素A,就会在暗光下看不清四周的物体,出现夜盲症。维生素A还能促进机体生长及骨骼发育。另外,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组织健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