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0371

第371章 总统意图 (18)

太行山区及延安附近有零星铁矿,因技术和设备问题,根据地只能生产铁,而生产不出高质量的钢材,从波兰运回的生产线在用完了先期采购回来的原材料之后,9月初已处于半停工的状态,枪支生产量急剧下滑。好消息是从9月下旬开始,百团大战的战利品-铁路上的钢轨开始大量进入安塞钢铁厂及山西境内的黄崖洞兵工厂,武器生产才重新好转。好转归好转,但远远达不到军队的需要,靠拆铁轨又能为续多久呢?拆十公里铁轨也才只有千吨钢材,哪里够用呢?况且鬼子哪里能老老实实让你拆钢轨,那都是人命换的。

在八路军军工生产体系内,因原材料奇缺,新式装备技术力量不足,所以最优先生产的的武器是枪支,一则生产枪支的技术力量雄厚,二则只有枪支才能迅速的提高军队战斗力,没有枪支就不能扩大军队规模,总不能让新战士再扛着梭镖扎枪去拼鬼子的子弹。

火箭筒在7月份的时候陆续进入太行山的八路军主力部队手中,至10月初,八路军已接收200多具。与此同时,安塞钢厂派出了技术队伍进入黄崖洞兵工厂,开始帮助那里的同志生产这种新型火炮,至10月初业已生产50余具,火箭弹1000余发,生产速度提升不快的原因还是原料问题,尤其是发射药问题,由于很难弄到正规化工厂生产的化学原料,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只能土法上马,自己制作炸药及发射药,质量上不稳定。

安塞钢厂的同志急迫的盼望马迁安的到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发射药的配比问题,原料粗劣,发射药质量不过关,已经在实际使用中出了事故,炸膛了好几次。

但即使是火箭筒质量还不稳定,这些已经下发到战士们手中的武器依然得到战士们推崇,在百团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两个月来累计摧毁了上千座坚固的炮楼和地堡,凡是有火箭筒参与的拔据点战斗,攻击部队的伤亡就低,而凡是没有火箭筒参与的战斗,伤亡都颇大。

各个战场数据汇总到八路军总部后,彭总开始觉察到此种情况,不久前下达了新的指示,命令兵工厂将生产火箭筒及弹药提到一个新高度上来,其余武器生产适当延后让路。

马迁安在出发前,偷偷地找过杨靖宇汇报了他与伊万的谈话过程,对于与伊万达成的口头协议,马迁安不想瞒,他本能的相信杨靖宇。

杨靖宇沉思过后表扬了马迁安,认为马迁安给伊万提出的建议具有很高的操作性,但也指明了,最终审批权在于史大岭,不知道这个最高权力人如何看待引进劳工的事情,由于对此事怀有希望,最后弄得杨靖宇也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如果能成,那么抗联的队伍几乎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扩大,从这些劳工里拿到一成,好几万人呢,不由得他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