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0292

第292章 延安研讨 (19)

看到赵石收起注射器,知道他已经完成了注射,卡什科夫也不好翻破脸皮大叫大嚷了,只能要求李兆麟对此事负责。

李兆麟拍胸脯保证要是赵敬夫不幸去世了,他肯定会证明真实情况,绝不找苏联医生的麻烦。

“天哪!你说什么?盘尼西林?”卡什科夫终于反应过来了,比马迁安预计的时间要晚的多,真是的,这个卡什科夫就像一条周六被咬了尾巴,下周一才感觉到痛的鲸鱼一样,神经传导速度与蜗牛有一拼。

作为小有名气的医生,卡什科夫紧跟医生交流,世界上最新发表的医学论文他都是要看的,前几日才看了英文杂志《柳叶刀》的俄译版本,脑海中还存在着对钱恩博士的尊敬感觉,他知道这种新型药物的出现,也知道这种药对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并发症有奇效,知道现在还没有发明大规模培育菌种的现实,但是,但是这些中国人怎么会有?是通过什么渠道弄来的?难道他们与钱恩博士还有联系?

可无论如何问,那个可恶的翻译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往正道上走。没有办法,卡什科夫吩咐护士赶紧去叫院长来,他则像逮住条大鱼一样,兴奋地围着几个人转圈,牢牢看住几个人,不让他们离开。

马迁安等几个人则心有灵犀,相互之间看着看着忽然笑了起来。

在来的路上,他们就已经了解了赵石的工作成效。赵石捧出来的半罐结晶体的分量足有400多克,按每一克做成一支药品来算,那就是400多支,虽然预估的每克有效成分是10万单位,相对于后世的动不动每支几十万单位,百万单位的有效成分来说,少了点,但不要忘记,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葡萄球菌产生抗体,它们还没有变得聪明,所以即使是10万单位,对这些还不聪明的葡萄球菌来说,就是一挺格林机枪,在他们没练成《骇客帝国》里面的基努里维斯闪避子弹的功夫情况下,下场就是尸横遍野。

在马迁安的印象中,在1942年底美国辉瑞公司才找到了大规模培养菌株的办法,在此之前,无数仁人志士生物学家都是在实验室里小规模的培养,没有资料表明谁能一下子拿出400多克成品的记录。所以他就问赵石了,你是不是找到了大规模培养菌株的办法?

赵石答,人哪真是个怪东西,你不逼迫他,他就偷懒,就像最先发现这种菌的弗莱明教授,他就是因为找不到培养基而放弃了提纯的事,与财富失之交臂,还有那个钱恩博士,虽说他找到了恒温办法在玉米溶液里培养出大量菌种,但这点菌种还是不能够生产出足够治疗一个人的药品,他们头脑里可能根本就没有急迫感,哪像我们抗联,每天都在死人啊,我这里就有急迫感了,马队,你看我这满嘴的大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