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0222

第222章 赤子之心 (31)

作为一个头脑清晰的领导人,史大岭心中有数,日军的战斗力绝不像己方宣传的那样低,诺门罕战斗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切。在这次战斗中,双方动用的兵力旗鼓相当,但苏军胜在技术兵器数量巨大,出动的飞机与坦克、装甲车始终是日军的2倍,在名将朱可夫的指挥下经过3个多月才艰难取胜,己方伤亡2万5千多人,日军伤亡近5万,仅就死亡官兵来讲,苏军9千人,日军1万8千人,己方在占据兵器优势下,对日军并未取得一边倒屠杀似地胜利,宣传归宣传,史大岭是不信这一套的。

在兵员素质上,双方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苏军抽调了欧洲部分最精锐的驻军,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还有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而日本人的主力第23师团只不过是一个才组建一年的新兵师,大部分士兵是一年兵或二年兵,老兵极少,只经过短暂训练就派到了满洲。论单兵实力,当然比不上己方的老兵会打仗。

而且,史大岭也注意到日军为弥补技术兵器不足的缺陷,经常鼓动士兵做死亡冲锋,浑身捆满炸药或举着燃烧瓶的亡命之徒给己方T-26、T-28等汽油发动机坦克装甲车造成大量损毁,这种东方式的“勇敢”也令史大岭不能小瞧。

史大岭沉思之余委托共产联盟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让他摸摸****的底,看看毛ZD是什么态度,最后得到的信息也是极为令人玩味,****方面表态,不干涉地方军队抗日的具体行动,但对能与SL合作,对SL方给予抗联的帮助表示了感谢。

史大岭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日俄百年积怨的思维占据了上风,在远东,只能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伟大的SL,RB这支土狗必须被打垮。

除了这个思维外,RB外交大臣松岗洋佑的一份提议也让史大岭生气不已,协议上提到要求SL让出萨哈林岛北部,RB将补偿SL一定费用及渔业捕捞权。如能同意,RB将与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永保和平。这是RB新内阁试探SL态度而放出的烟雾,史大岭如何不知道?如果是别的也就罢了,偏偏狂妄的RB人提出要北萨哈林岛(库页岛,此时根据1905年日俄战争后签署的《朴茨茅斯条约》,俄占北半部,日占南半部),这使他想起日俄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南萨哈林岛,怒火一下子就升腾起来。

38年打的张鼓峰战斗,39年打的诺门坎战斗,都是先由日本控制的“满洲国”军挑起战端,日军随后肆无忌惮的进攻。RB人可以蛮不讲理,那么我也可以,不就是代理人战争吗?主动一次又如何?顺便探探RB政府的底线,也可以探探世界各国的态度,看看他们到底站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