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1318

第1318章 救哪个 (31)

这些资料都清楚地表明苏军当时的弹药供应也十分困难,不过上面所提到炮弹都是指钢制炮弹,这时因为在战争初期S联损失了大量的工业资源,特别是钢铁产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这才导致以钢铁为原料的炮弹产量也随之下降。不过,虽然苏联钢制炮弹产量下降的比较严重,但是以铸铁为原料的迫击炮弹生产却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铸铁这种东西提炼简单,是钢材的前一阶段原料,小高炉甚至土造小高炉都能生产。在反攻前,苏军中小口径迫击炮弹的供应一直都比较充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苏联钢制炮弹产量不足的问题。所以,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反攻前并不缺弹药。

马迁安还知道领导这次大反攻的将领朱可夫的指挥风格,这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将军。有人评论说,他这个人只会在有5~6倍兵力的情况下才敢向德军进攻,这话说的虽然有点夸张,但却没有说错,朱可夫的确是个不把本钱憋足就不会进攻的将领。首先,1941年朱可夫接过了保卫莫斯科的重任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苏军发起准备不充分的反突击行为。

还有另外几个实例也说明朱可夫的特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反攻前,由于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弹药供应不足,原定11月10日的进攻日期不得不延后。而这很可能增大泄密的危险。但是朱可夫却豪不犹豫地把进攻日期向后推迟了9天;1945年的柏林战役,虽然苏军早在2月份就已经抵达了奥德河畔,但是朱可夫却直到4月份才肯发动柏林战役,目的就是为了让各方面军能够有时间补充更多的武器弹药。

所以,象朱可夫这样一位稳重的将领,不会在没有蓄积到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在莫斯科发动反击。从后世研究者所写的论文中或书中提到,苏军在反攻前就已经储备了7日份的口粮、6个基数的油料和3个基数弹药这种说法有极高可信度。

况且就最后一个原因使马迁安相信自己的判断对,因为各种资料上只提到了大炮弹的缺乏,却没有一种文献提到子弹缺乏,这表明子弹根本不缺。

这次自己想要的货物里子弹是占据绝对比例的东西,迫击炮弹和火箭弹手榴弹苏军亦不缺,这个苏军少将军代表这样刁难自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我想你可能是与上边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您自己说,您多长时间与朱可夫同志的参谋部联系一次?”马迁安不想因为此事而跟苏军军代表撕破脸皮,他还要驻扎在厂里,将来还有可能与他见面,也许还要有别的什么急事要请求这家伙帮忙,撕破脸强行拉走弹药,引发国际事端引发这家伙的愤恨,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