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1181

第1181章 大战爆发 (16)

两天后,马占山已经等不及,在马迁安安排下,首先向自己的营地奔去,在那里还有上万劳工组成的新兵营等待新长官的到来。

这两天马迁安除了与基里年科夫调集的反坦克导弹研究组在一起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泡在刘顶身边,从办公室到寝室,两人抵足而眠,足足聊了好多。

马迁安偶然之间发现刘顶所做的《抗联武器调拨计划表》,上面标明对下一年度武器调拨的品种和数量,一看之下,马迁安不禁有了疑问。

晚上,马迁安试探着将心中疑问尽数托出。在堆满了技术图表的寝室方桌边,事关今后抗联武器配备与作战模式的讨论就此展开。

“刘部长。”马迁安还是按照老称呼叫刘顶为刘部长,“你这个计划表是怎么考虑的?我看上面自动火器比例太小,与栓动步枪的比例一比,简直就是不成比例,1:15?这样可不行。”

刘顶作为抗联的武器供应负责人,他的责任是很重大的,他考虑的是抗联队伍武器配备的有和无,弹药供给压力的问题,他的这种思路是对手带给他的,日本人部队也是这样。

“为什么呢?我们八路军都是这样一路打过来的,你知道这样可以节省弹药,我要为日后的后勤考虑,我们输送一次弹药进东北并不容易。”

但马迁安显然不认同这种思路。他要求刘顶保证提供足够的自动火器,在计划里必须要加强冲锋枪和半自动武器的供应比例,最好达到与步枪比例各半的地步,保证抗联单兵火力大于鬼子数倍,十倍达不到但一定要保证五倍以上,而且弹药供给绝不能断,断了后果会很严重。

这是两种思路的碰撞,发扬火力的大火力主义与减少后勤压力的精准射击主义的碰撞,马迁安是知道最后的结果的,他也考虑到依靠SL后勤基地,弹药不足的压力将会成为历史,那种认为一枪一个打得准的战术是落后的,使用步枪的话,没有经过大量训练的新兵在枪法上是比不过日军的,徒然吃亏。

两人激烈争论。马迁安强调大火力,强调在密林中,训练时间不足的新兵更适合使用冲锋枪。刘顶强调后勤压力,认为一旦后勤跟不上,冲锋枪只能当烧火棍,不足以支持长时间游击战争。

面对刘顶的顾虑,马迁安头一次以激愤的口吻反驳:“老刘你这是抱残守缺思想,强调后勤压力,压力压力,哪里没有压力?我们抗联前线战士面临的压力更大!他们面临百万日伪军,不尽快打胜仗,打大胜仗,打连绵不断的胜仗,不尽快打出威风打出士气,就不能发动普通民众加入我们……而以少打多人力上处于劣势的抗联,若在武器上再不突出,不远远超出鬼子的装备水平,这个任务是很难完成的,严重点说,极有可能被鬼子赶出游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