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1164

第1164章 陈嘉申在行动 (39)

科研室很大,里面有中国人,俄国人,还有白发苍苍的米国人,这些米国退休工程师是陈嘉申礼聘过来发挥余热的。

众多技术人员进进出出,忙乱的很。除了这间大车间式的科研室,旁边还有一间小一点的教室,一群中国“学生”正聚精会神听讲台上的一个老头讲课。一个明显南洋华侨样子的青年担任翻译。

蒋干才对站在门口的众人介绍道:“这是道格拉斯先生,老军工了,给我们培训工程师。”

嗯,马迁安点点头,这位道格拉斯应该是米国来的发挥余热的老头,工钱绝对不低,不过物有所值,马迁安想起后世一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啊!人才最贵!像这种流水式的培养方式,应该可以给我们培养点工程师或者高级技师。

还没有碰到基里年科夫这老头,听刘顶说基里年科夫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有重大事情相商,老头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厂长室,老头在好几个地方到处走,科研室啦,某车间了,武器试制场啦,总之要想找到他,没一小时,不打十几个电话,根本摸不到老头现在在哪里。

赶明得给老头配一通信员,专门背着步话机跟在他身边才行。马迁安走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打听到基里年科夫在哪里出没,不禁心中浮现一个“恶意”的解决方案。

一行人又步入一个超大型的车间,车间里各种机床轰鸣,车床、刨床、铣床,冲床,磨床,钻床,镗床,滚齿机,旋铆机,折弯机等,应有尽有。工人满脸严肃忙碌着,都在认真操作着机器,生产武器零配件。

马占山近距离观察一会儿,信了刘顶刚才说的话。原来中国工人操作的也很好啊,问了他们,有的是几个月前还在东宁挖土的庄稼汉呢,现在在车床上车零件,双手也是很灵活的。

还有,喔!真的是俄国半大孩子和老娘们啊!全都上阵了。马占山又看到了刘顶所说过的另一个现象。

看来俄国的劳动力还真是吃紧,壮年男人都去打仗去了,生产要靠女人和孩子维持。

一个脸庞稚嫩的15、6岁左右的俄国女孩正在操纵一架冲床,对一个零件进行弯曲加工,看到一群人出现在自己工作台前,挡住拿料的路线,不由得抬起头来,露出清秀的小脸蛋不高兴的盯了他们一眼,“一切为了前线,请不要打扰我的工作!”

看着这个在并不温暖的车间里,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满脸汗珠的,充满坚毅表情的,本应该坐在明亮教室里上课的,但却用稚嫩肩膀扛起后方生产重担的普通女孩,众人不得不感悟SL普通民众不屈的战争意志和坚韧的民族精神。

第361章兵工厂见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