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骠骑
1131100001129

第1129章 陈嘉申在行动 (4)

作为日本新任当家人,东条英机当然不是“很傻很天真”。他知道维持战争需要什么,那就是强大的经济和雄厚的物质资源,可现在这两条他一条都不占。

当前日本面临着两大危机:财政危机与资源危机。

从财政危机方面看,日本自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即推行大力扩充军备的财政政策,从侵华战争爆发后至1941年止,特别军费用支达268亿日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侵华战事。

而为了筹措军费,日本采取了增加税收,滥发公债及纸币的作法,拼命加税但所得远不足以应付巨大的开支,又滥发公债及纸币,到1941年为373亿日元,1938年,其货币流通量则由1936年的26亿日元猛增至1941年的79亿日元,结果导致物价上涨一倍以上,日本国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了四分之一,国家财政面临崩溃。

而比财政危机更为可怕的是资源危机,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大部分资源依赖于从国外进口,侵华战争爆发前的日本(包括台湾,朝鲜及伪满)对外依赖度为:铁矿石52.3%,铁矾土100%,橡胶100%,石油80%,盐63%,棉花及羊毛99.9%,废钢铁67%,铜.铝.铅锌等均为一半及一半以上,日本扩充军备,发展重工业,虽然使军事重工生产得到很大发展,而资源进口也为之大增,仅石油进口一项,即从1931年的二百万吨增长至1936年的近四百万吨,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大增。

虽然现在桦太岛海区有了一个油田,但按生产规模来算,第一年只能生产一百万吨,缺口达到2-3百万吨,第二年可以生产二百万吨,但缺口仍然很大的缺口,况且即使开采出来,炼油能力也跟不上,海军陆军用的高标号汽油和重油还是得抢一部分才够用。

到了1939年,在大幅度的削减了民用物资进口之后,日本的进口为29.18亿日元,出口为35.76亿日元,但扣除对无法获取黄金外汇的“日元圈(伪满及侵华日军占领地区)”进出口,进口为22.35亿日元,出口为18.29亿日元。贸易逆差!

日本经济力的不足,在1939-1940年度即开始表面化了,首先出现的是粮食供应不足,由于战争的因素,日本本土的粮产量自1939年起即一直在下降,自台湾,朝鲜输入大米由于战争及当地的军需等因素,输入额逐年下降,1938年为225万吨,1939年为145万吨,1940年则为48万吨,日本为此想尽了办法,下令农民要将生产的大米及麦子等粮产品,除自己食用及种子外,都要以官价卖给政府,实行粮食配给,禁止一般的饭店、餐馆出售米饭,大力宣传食用代用食品,规定早饭不能超过1日元,中饭2.5日元,晚饭5日元,即便如此,仍有900万石的缺口,为此,日本不得不拿出2亿日元的外汇向法属印度支那,泰国进口了800万石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