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成功之道
11310000000083

第83章 要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

人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憎恨,一种是宽耍

憎恨的情绪,使人一再地浸泡在痛苦的深渊里。如果憎恨的情绪持续在心里发酵,可能会使生活逐渐失去秩序,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而宽恕就不同了。宽恕必须随被伤害的事实从“怨怒伤痛”到“我认了”这样的情绪转折,最后认识到不宽恕的坏处,从而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原谅对方。

甘地是20世纪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最有权威的领导者、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人称“圣雄”。甘地不仅是出色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主张对整个印度半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甘地的思想很特别,他的政治观念是建立在印度传统宗教思想基础之上的。英雄式的忍耐性,使甘地的“非暴力运动精神”注入到了印度人的灵魂之中,从而使英国殖民当局武力式的压迫在非暴力运动精神面前束手无策。

甘地是一个纯粹的精神运动领袖,无限的宽恕和无限的忍耐始终贯穿在他发动的革命运动之中。在甘地领导的工作中,找不出任何一点以权谋私的痕迹。他总是以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来对待工作,并希望借此号召信徒,感化敌人。甘地的心灵永远是仁慈、虔诚的,甘地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博大的,即使面对敌人也是如此。

1907年,因为甘地所采取的非暴力抵抗运动遭到部分激进分子的抵制,同时,英国当局又用尽全部手段迫使他屈服。有一天,甘地在大街上被一群暴徒无情地攻击和毒打,这群人打到以为他断气了才离开。以后,甘地又被捕入狱,判刑后做了苦役。在那非常时期里,甘地仍然以他那无比的度量、最大的包容宽恕暂时的、永久的政敌,他继续为鞭打他的人奋斗,继续走自己既定的道路。

甘地曾经和泰戈尔在观念上产生过矛盾,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曾出现了微小的裂痕,可是甘地不想做任何文字、口头上的理论和辩解。当有人在他面前攻击泰戈尔时,甘地就想办法阻止他们说下去,并毫不客气地命令他们不要散布流言,破坏他和泰戈尔之间的交情。另外,他还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应该感谢泰戈尔。甘地就是依靠宽恕赢得了他的人民乃至敌人的信任和拥戴的。

宽恕是文明的责罚。只有在有权力责罚时而不责罚,才是宽恕;只有在有能力报复时而不报复,才是宽耍做人应当拥有这种宽恕的德行。不具备邀请伤害自己的魔鬼吃樱桃的德行,是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就的。

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要努力做到宽耍写过不少美妙幻想儿童故事的英国学者路易斯,小时候常受凶恶的老师侮辱,心灵深受创伤。他几乎一生不能宽恕这位伤害过自己的老师,且又因为自己不能宽恕而感到困扰。然而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写信告诉朋友:“两三星期前,我忽然醒悟,终于宽恕了那位使我童年极不愉快的老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想做到这一点,每次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后来却发觉还须再度努力一试。可是这次我觉得我的确做到了。”这真是大彻大悟啊!

真的,仇恨的习惯是难以破除的。和其他许多坏习惯一样,我们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才能最后把它完全消灭。伤害愈深,心理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就愈长。可是久而久之,总会慢慢地把它消灭。

斯宾诺莎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如果一个人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做人要心胸开阔,对事要思想开明。世界上最能长存的东西——日子,也很有限,做人又何必拿这些小事当真呢?宽恕人家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