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处世哲理
11309900000060

第60章 用心忍是制胜的法宝

汉初三杰,张良居首。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

单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字面含义,会误以为张良对汉得天下的贡献,主要在于军事——张子房不过一个高明的军师而已。其实不然,张良所运之筹,是助刘邦取天下的,他是帝王之师,是开国皇帝之师。

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论及: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羽)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藉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

张良个人忍耐的功夫见于他和坝上老父三次相约会面的故事。第一次巧遇老父,那老人要他去拾掉到桥下的鞋子,张良原本惊愕想殴打老人,忽一动念,看在是个老人家,勉强忍耐拾起鞋子,甚至跪一腿替老人穿上。老人去而复返,高兴“孺子可教”,约张良五日后相见,又再次以张良迟到改期相试,最后终于授予太公兵法。

这个从忍之功夫得到的奇缘,使张良终身不忘掌握忍字诀,以教人律己。不过,张良的忍功不是消极的,他的忍功,是等待良机再发。刘邦在和项羽相约分兵入关时,刘邦原要以全力攻取崤关,张良劝说:“秦兵尚强,不可轻。”让刘邦暂时忍住,不要硬拼。等到以重金打动秦将叛变,再乘士卒心向不定,趁懈进兵夺关。张良在这一役中,先是保存实力,等到机会来临,再乘势取胜。

张良的这种“忍”功是和“狠”功相辅相成的,起手要忍,接下去要狠,因机乘势。

在政坛、商界,甚至赌场上,谁能明白“忍”的重要,能忍得住,接着狠得下,那自然稳操胜券了。

至于“因机乘势”的功夫,张良也运用得当。其关键,在于张良忍到狠处,能狠;另一功夫则在于一个“静”字。张良的静,正是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张良少私心、无利欲之念,所以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能对大事泰然观察判断,往远看,往深想;犹如下棋,比对手多想多看了许多步,焉得不胜。因为无私欲,才敢不计人主眼前的喜怒,说服刘邦压制急功的冲动,等待更佳机会。

单凭“忍”字,张良的运筹不见得能达到目标,必须加上“静”字,张良才得受刘邦重用、信赖,才得将帝王之学充分发挥。

或许过分强调忍与狠的功夫,不免觉得张良是个城府极深、心机阴毒的人。这一点,又可用老子学说解释,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老子主张的用弱守柔,是因机乘势的重要前提,是从自然与人生的运行道理中归纳出来的。这种功夫,不止于“术”的层次。

弱者,道之用。能贯通其至理的人,必须涵养功夫达于道的境界,张良是这等高超人士。

所以刘邦信服张良,主要在于他的至诚感召。

以至诚、无私之心对事对人,虽“忍”不阴,虽“狠”不毒。运用奇谋,因机乘势。只见其智计之巧妙,不致有险诈之感觉,此中学问,变化无穷,基本精神,始终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