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处世哲理
11309900000057

第57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我们是对的时候,我们要温和而巧妙的去得到人们对我们的同意,当我们是错的时候——先别惊慌地掩饰它,纸里包不住火的——我们要迅速地诚恳地承认我们有错误。这种方法不仅能产生惊人的结果,而且在某种情况下,比为自己辩护更为有意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有错就改才是好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归纳起来有这么几条:

年龄和客观条件所限造成知识的不足,能力有限,行为有悖客观规律;

初入社会,见识短浅、经验不足,加上莽撞与冲动,感情用事,错误易出;

在经历了大风浪之后,不小心被一时的欲望和邪念而动心,在阴沟里翻船;

小错不断,知错不改,终成大错;等等。

如果你不是记性太糟糕,犯了错转脸就忘的话,常出错不是缺点。“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意志得到锻炼,使人变聪明。因为错在某件事上而吃了亏,下一次碰到类似的事情,就不会效仿上一次的“笨”法子,即便这一次不是最聪明的办法,却比上一次的要高明,如此这般不断改进能应付自如,较他人棋高一着。

在犯了错误的当时——且不问错的原因——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我常常看到有的人明明是他的错,却紧咬牙关,“我错了”三个字是怎么也挤不出牙缝。也许他出于虚荣心、好面子或其他什么原因;也有的“口才好”,好强辩,无理也要搅三分。如果拿以上两种办法来对待你的顶头上司的批评,对付警察的盘问,或者对待一个同样死不认错者,情况就不会像你想像的那样——死不认错,蒙混过关,结果往往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

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我们更不必计较太多。有一则相声叫《纠纷》,简言之,故事是这样的:雨后,马路上积了很多泥水,这时正值上班高峰期。故事的两位主人公一个赶着去买药,一个忙着去上班,由于人车拥挤,买药的没留神,从上班的人身边擦过去,弄脏了他的鞋和裤腿,继续向前骑;“上班的”怒了,一把抓装买药的”要他赔钱和轧伤脚的医药费。言语过激,“买药的”听得不入耳,火气一上来,两人开始争辩,最后吵到派出所,民警没有立即调节,而是让二人到另一间小屋里等候,两人静静地坐下来,心平气和之后才清醒地回想事情的经过。“买药的”开了腔:“这事最初是我不对。你的脚还疼吗?”“上班的”面有愧色说:“不要紧,在这儿待了半天也活动开了。其实当初你要客气客气,也就用不着来这里给民警添麻烦了。”“我是想道歉来着,可是当时你又是什么态度?你的话也相当不客气呀!”“你得原谅我年轻嘛!”两人走出小屋,向民警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欢喜地走出了派出所。临别时,一个问另一个:“怎么样,兄弟还生我的气吗?”“哪儿的话,不打不成交,有空上我那儿玩去!”另一个回答。纠纷就此化解。仔细想想这个故事,如果我是那个轧别人的脚弄脏他的鞋子的人,我迅速地、坦白地、真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谦逊一点,矛盾也就化解了。我认为,“如果你错了,就迅速地承认”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死不认错反倒是多数愚鲁之人的行为。

假如我们知道我们势必要受责备了,先发制人,自己责备自己,巧妙而委婉地陈述事实,你自我批评的诚恳和急切度将使他的愤怒和争斗性被消灭,也许他还会帮你开脱呢。这种方法的明智还表现在使你处于主动地位,在对方有机会说话以前,将他的批评转成你的自我批评。这时,你是在听自己的批评,不是比忍受别人口中的斥责容易了许多吗?而且人都有自卫的心理,自我批评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着想,故而言语之中少了诽谤,态度显得诚恳。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这不仅仅是被动的退让,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主动的积极的办法,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这里强调一种取主动的行事原则。打比方,公园的石板路窄,两人相向而行,两人有过节,这次冤家路窄,一个人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另一个却不慌不忙地说:“我向来给傻瓜让路。”于是从容地绕道而行。这个故事与我讲的中心议题似乎不相关,但我们可以依此类推,举一反三,体会其中的方法。

如果你有分析力和判断力,你会赞同我的。出了错就迅速地主动地承认,死不认错才是错上加错的笨法子,而且你会比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