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做人学问
11309300000031

第31章 成就方圆人生

事物总是相对的,什么事一过度便变质。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但绝不是人云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候,该坚持的原则决不可动遥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那时就要本着谦逊的态度多听听人家的话。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明辨是非,识大体,在众多议论中保持清醒,而个人的真知灼见又是建立在集体的智慧之上。从现实而言,不可能有绝对的民主,也不可能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志办,必须经过公议,也必须有最后的决策者。但决策人要善于公正地吸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存私心地采纳意见,这样的决策才可能正确,有见地。

贤智与英雄是人世间的两座丰碑。做英雄既需要天分也需要机会,而贤智却全在自己。因此对天赋平平的人来说,选择贤智是可以实现的理想。

早古代,西川历来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治安不好,盗贼很多,居民家中经常失盗,人们怨声载道,希望官府有人出面治理。但西川的前几任官吏不是因为没能力就是官匪相通,盗贼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也因此都被罢了官。

唐朝时期,崔安潜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上任后,除了处理一般政务以外,没有提及盗贼扰民问题,蜀中人感到很奇怪,私下议论说:“别的官吏在上任之初都是首先治理盗贼,新任官员没有对盗贼采取什么措施,莫非又与以往的官吏一样,老百姓的生活真难啊!”有人把这些街头巷尾的议论报告给了崔安潜。崔安潜听后说:“这里的盗贼扰民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严加治理,但以往盗贼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为捕盗官吏相通,致使盗贼久禁不绝。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往的办法去捕盗,派很多人去搜捕,那是用拳头打跳蚤,我们在明处,盗贼在暗处,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况且,盗贼的脸上也没有写着自己是盗贼,因此,派人进行大规模搜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徒劳无益。这也是以往官吏禁盗贼而不见效的原因。”崔安潜又说:“对待这里的盗贼,我有个万全之策。”他对下人耳语了一番,让下人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准备。这天,崔安潜拨出了节度使府库的银子,分别放置在蚕市、药市、宝市三处闹市,并在市上张贴榜文说:“有人如果能告发并逮捕一个盗贼,赏钱五百。盗贼必有同伙,若同伙告发可以赦免以往罪行,和平常人一样领赏,望大家奋勇捕盗,绝此祸患。”告示贴出以后,为了验证自己的计策,崔安潜经常骑马到三市巡视。

崔安潜看到一个人押着另一个人来到蚕市,被押解的人还有些不服气。于是,对盗贼说:“你既然知道我有榜文,为何不将你的同伙逮捕送官府,如果你这样做,他就该处死,你就该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被他先告发,还有什么话好说!”于是,捕贼的人得到了赏钱,并当着盗贼和围观群众的面当场兑现,盗贼耷拉着脑袋无言以对,围观的群众拍手称快,赞叹节度使除盗贼的新方法。此事传出以后,诸盗贼与他们的同伙互相猜疑,惶惶不可终日,无容身之地,就纷纷逃离西川,有的洗心革面,不再操旧业。从此,西川境内盗患大减。崔安潜运用智慧,使西川盗风大减,是真正的大智者。

有一则关于武则天的故事。武则天曾赐给女儿太平公主两盒细器宝物,价值黄金千镒,太平公主将宝物收藏库府中,这些宝物忽然不翼而飞,全被人偷盗去了。武则天听后大怒,她严令洛州长史限期破案,若三天之内破不了案,便治长史之罪。长史接到限令,非常惧怕,他招来各县的县官,限他们两天将盗贼抓到。若抓不到,就将他们处死。县官们也不敢怠慢,就下令手下的吏卒一日内必将盗贼擒住,否则杀无赦。最苦的就是那些吏卒。偌大的一个洛州,一天之内,到哪里去抓盗宝贼?看来只能等死了。吏卒们正无计所施,忽在街上遇到湖州苏无名。苏无名以破案若神著名,众吏卒如遇救星,请他帮忙。苏无名当即应承,并要求面见县尉。吏卒赶紧带他见县尉,并报:“善抓盗贼的人来了。”县尉赶紧出来,这时,苏无名已至阶下,说:“我是湖州别驾,前来相助。我在任上,以擒贼破案出名。凡是偷盗之人,在我面前无不现形,所以众吏卒们将我带来,为他们解围。”县尉听了大喜,问:“请问先生用何法擒贼破案?”苏无名说:“请带我面见州长史,我自有良策。”

县尉大喜,立即带他面见州长史,长史听说,便亲自出来迎接,拉住他的手说:“今日遇见您,真是遇到了救命恩人,请赐良策?”苏无名说:“请带我面见陛下。”长史立即禀报。武则天召见之,并问:“爱卿已经抓到贼人了吗?”苏无名说:“陛下若要臣下擒贼,请不要严限时日,并且宽限州县,不要让他们追查。将县里吏卒归臣下所使,不出数十日,便可擒贼。”武则天答应了这个请求。苏无名指挥各县吏卒,放松追查,气氛就缓和下来。过了一个多月,转眼到了寒食节。寒食节是古代的民间节日,正值清明前夕,在此前后,民间扫墓、祭奠先人者甚多。苏无名便把吏人们召集起来,命令他们:“你们可十人一群,或五人一组,都到东门、北门暗察。如果发现有十几个胡人在一起,披麻戴孝,到郊外祭奠,就悄悄跟上他们,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向我报告。”众吏卒按照苏无名的吩咐分头行动,果然发现了一伙胡人,正如苏无名所说。他们便跟上去,掌握他们的动向,回来向苏无名报告。苏无名问:“那些胡人有何举动?”吏卒们说:“他们身穿重孝,来到一处新坟前面,摆上供品,哭而不哀。撤掉供品之后,他们并不离开,而是在坟墓四周巡视,并相视而笑。”苏无名拍手笑道:“盗宝者正是这伙胡人。”便带领吏卒将这伙胡人全部抓获,接着,又带人至新坟处,将其挖开,打开棺木。果然,棺木之中无人,全是太平公主所失珍宝。

事后,武则天问苏无名以什么方法侦破此案。苏无名说:“臣没有别的办法,只不过是善识盗罢了。臣刚到都城之日,正是这些胡人出葬之时。我见他们行动诡秘,神色异常,就怀疑他们是盗贼,但不知道他们埋藏珍宝的地方。我料他们必借寒食节的机会,以出城祭奠为名,察看他们所偷的宝物。果不出我所料,于是我便知道了他们藏宝之处。盗宝贼扫墓设奠,哭而不哀,说明坟里所埋不是人。祭奠完毕,又不离开,而是四周巡视,破涕为笑,说明他们发现宝物安然无恙,所以高兴。我请求陛下宽限时日,就是想等到寒食节破案。当初,如果陛下督促急迫,州府紧查不放,可能会将贼人逼急,取宝逃遁。现在,我们外松内紧,贼人自然不感紧迫,也就不急于取宝了。”苏无名以智治盗,是善用智慧的贤者,是真正的方圆之人。

做事一定要有智慧,也就是说用智慧去办事才方能事半功倍。事情是不变的,是“方”;而智慧却是万千的,是“圆”,用“圆”去解决“方”,成就方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