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心灵的母爱故事
11308900000063

第63章 黑暗中的烙饼

离城不远的村庄里,有一户穷困人家。丈夫为邻家的富人当雇工,妻子卖烤玉米饼。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他们有个独子,父母都很疼爱他。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其乐融融。然而,这一年不幸发生了,丈夫患重病死了。他临死前对妻子说:“你要让孩子成为有学问的人,这样他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妻子哭着向丈夫保证说一定实现他的遗愿。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时,母亲对他说:“是时候了,你要努力读书,要认识汉字,背出优秀的诗,学会医学,能读哲学书,这样你才能通过县城的考试,成为有学问的人。”于是,儿子遵从母亲的吩咐到县城去读书。

母亲日夜想念儿子,每到夜里就计算着还要多少年、多少月、多少天才能看见自己的儿子,但是离毕业的日子还长着呢。

一天晚上,母亲听见屋外有脚步声,开门一看,见是自己的儿子。她真想向孩子扑过去,把他抱在自己怀里,但她没有这么做,甚至连笑也没笑一下,只是问:“你为什么提早回家?难道你各门学科的考试都通过了?”

儿子看见母亲这样冷漠,哭着说:“我走了几十里路,从昨天起一点东西也没吃过,先让我吃点饭,然后我讲给您听。”

做母亲的其实多想拥抱自己的儿子,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给他吃,并让他好好睡一觉啊!但她没有这么做,只是问道:“难道你读完了10年之内应该读完的书吗?”

儿子回答:“我学完了别人10年内读完的学科,所以提前来看望您。”这时,母亲要儿子从挂在腰上的袋子里拿出笔墨,然后吹熄了蜡烛,说:“你在黑暗中写汉字,我烙饼。”过了一会,她又点燃了蜡烛。母亲一看儿子写的字不是很整齐,歪歪扭扭的,便说:“你看看我烙的饼。”

儿子看了看饼,块块均匀,一样大小,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母亲把手放在儿子肩上,说:“你回城去,等学业精通了再回来。”

儿子请求说:“妈妈,允许我留到明天早晨吧!我走了几天几夜才到您身边,现在,我没有力气再走那么远的路了。”

“没有时间休息。”母亲严厉地回答,“这些饼给你路上吃,快走吧!”

儿子只好在黑暗中上路了。到县城去的路很难走,山溪经常挡住他的去路,野兽就在附近嚎叫。他一边走,一边哭,觉得妈妈对他太残忍,离开了几年,妈妈已经不爱他了。

清晨,他解开放饼的包袱,看到母亲在黑暗中烙的饼,一块挨一块,非常整齐。这时他才想到:母亲能在黑暗中烙出块块均匀,大小一样的饼,而自己却不能写出工整漂亮的汉字,这说明自己功夫还不到家。想到这里他就加快脚步向县城走去。

又一个5年过去了,一天晚上,儿子又摸黑回到了家。母亲说:“你怎么不听话,又跑回来了?”

“都完成了。”儿子一边回答,一边从包袱里拿出笔墨,并且吹灭了灯。过了10分钟,他说:“您可以点灯了!”母亲点亮了灯,走到儿子前面,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一张写满汉字的纸,上面的字个个工整漂亮。

这时母亲说:“孩子,我好想你啊!让我把你看个够,让妈妈抱抱你!”

后来儿子成了著名的学者。当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时,他总是回答说:“母亲的爱教会我不要吝惜自己,一切事情都做好,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是母亲的烙饼教会儿子人生的方与圆。做事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以达到完美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