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高龄孕产妇全程指导
11307900000031

第31章 准妈妈可以服用什么药

很少有准妈妈能够在整个孕期做到不发生各种各样的感染、感冒、发热、结膜炎……我们有太多的机会不得不与抗生素打交道。因此,由抗生素而引起的麻烦,成了准妈妈的一个心结。哪种抗生素可以在孕期放心地使用?感染究竟到什么程度才适合使用抗生素?诸多的问题困扰着准妈妈。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抗生素的种类和孕期使用的注意事项。

根据抗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和对母体的毒性作用,将其分为妊娠期可以选用的、妊娠期慎用的及妊娠期禁用的三类。

妊娠期可选用的抗菌药物(B类)

B类药物相对比较安全,对母体和胎儿基本无危害,但选择仍应慎重。

青霉素类:该类抗生素的杀菌原理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哺乳类动物无细胞壁,故该类抗生素对人体毒性最小,一般不致胎儿畸形。但其缺点为易产生耐药性,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易出现过敏反应。但现在投入使用的半合成、复合青霉素类制剂已从多方面弥补了这些缺点,既耐酸或耐酶又为广谱抗生素,还不易产生过敏反应。虽然每一种制剂的抗菌谱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无明显的致畸胎作用。该类药物妊娠全过程中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口服阿莫灵胶囊等。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该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极为相似,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也比较小。比青霉素类更为优越的是其抗菌谱广,对酸及各种细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第一代头孢菌素有一定的肾毒性,第二代肾毒性较低,第三代对肾脏已基本无毒性,孕妇怀孕全过程可予选用。如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钠等。

大环内酯类:该类抗生素是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有其特点:对一般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很有用,对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等也有效;血药浓度不高,但组织分布与细胞内移行性良好,毒性低,变态反应少,是孕期可安全使用的抗生素,怀孕全过程可予应用。对青霉素过敏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孕妇可首选此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等。

抗厌氧菌及抗滴虫药:该类药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故对人类亦存在一定的危险。妊娠头3个月内要避免应用,以防引起胎儿畸形,如甲硝唑、替硝唑等。

妊娠期慎用的抗菌药物(C类)

C类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对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

氯霉素类:该类抗生素可通过胎盘在胎儿体内蓄积,因胎儿肝脏中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故对此类药物的解毒功能受到影响;孕后期用药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呕吐、厌食、腹胀,最终可导致循环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故孕早中期应慎用,孕晚期禁用。

喹诺酮类:该类药的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作用,但可引起年幼动物的关节病变,影响软骨发育;对神经精神方面也有影响,故妊娠期避免应用。如氟哌酸、环丙沙星等。

磺胺药:该类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体,与胎儿血中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使血浆游离型胆红素增高,血浆游离型胆红素为脂溶性胆红素,可渗入血脑屏障,致胎儿脑损伤或出生后新生儿核黄疸,故妊娠期应避免应用。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

抗菌中草药:大青叶有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故量大可导致早产,孕妇应慎用;板蓝根和大青叶属同类植物,也应慎用。

妊娠期禁用的抗菌药物(D类)

D类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使用。

氨基糖甙类:有耳、肾毒性,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易致血药浓度升高;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婴儿出现听力障碍主要与用药量有关,与妊娠月份的关系不大,但其发生率为3%~11%。该类药物妊娠全过程避免应用。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四环素类:该类药物是典型的致胎儿畸形药物。孕早期使用可致胎儿四肢发育不良和短肢畸形;孕中期致牙蕾发育不良,先天性白内障;孕后期引起孕妇肝功能衰竭,故整个孕期应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等。

红霉素酯化物:该类抗生素可导致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肝实质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阻塞性黄疸等,其发生率高达40%,这可能与酯化物的高敏反应有关,该类药物妊娠全过程避免应用。如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等。

抗菌中(成)药:穿心莲可对抗孕酮,抑制绒毛滋养细胞生成,可导致流产,孕早期禁用。六神丸是清热消肿药,其有效成分为蟾酥,还有麝香,可引起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或早产,故孕妇禁用。

当然,不论药物的分级如何,每一位准妈妈的情况都是有所不同的,而且药物对胎儿可能造成的潜在的远期影响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所以,在孕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如果在孕期患病,应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