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感冒或肺炎时,经常出现高烧,特别是在病毒感染时,体温常呈稽留热,甚至吃了退烧药,出了汗,热也不退,严重时甚至引起抽风。退热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化学疗法,即使用各种退热药。口服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氨基匹林等。一般用退烧药,间隔4~6小时为宜,而且用退烧药后要喝一定的水,以助出汗退热。第二类退热方法是物理降温法。常用于协助口服药降温,或一时找不到退烧药时可先用物理降温。
高热时,往往把患儿穿盖得更多,想捂出汗,其实这样不利于散热。可先把衣服松解一下,亦可用凉水毛巾敷头部,或用温水毛巾给患儿擦洗面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皮肤较薄,皮下有较大血管,利于散热;如需较快降温,可用酒精擦浴,浓度约为30~35度,可用医用酒精或高浓度二锅头酒兑一倍凉开水,用纱布或小毛巾浸湿,在上述部位轻轻擦洗,利用酒精挥发性较强的特点,帮助散热,个别营养不良或较小婴儿,不宜用退热药或酒精擦浴时,可用温湿敷方法,或洗温水澡。另外保持室内通风、空气凉爽也是一种降低环境温度的方法,但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