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11307000000051

第51章 培养良好的自我约束力

缺少自我约束力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很难在某一方面做出杰出成就,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父母要想孩子将来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成人的教育和引导而获得发展的。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这时,儿童几乎完全受冲动和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3~4岁后,孩子才逐渐发展起自律的能力。所以,父母最好在孩子两岁左右对其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自控自制能力的培养,必须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当中。这种培养和要求,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懒惰的习惯。

自律自控能力往往表现在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等方面,它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不良的行为。

培养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要想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律能力很强的人。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

(1)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并及时督促

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话时开始,父母就应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即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一般来说,孩子较小时,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上学、按时做练习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

(2)父母可以适当地制订一些行为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如为孩子制订一些卫生、劳动、学习等行为规则,并利用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这么做会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行为规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3)父母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

最初,父母可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告诉孩子要遵纪守法。孩子大些后,父母要给孩子讲人生、讲社会、讲国家大事,让孩子有爱国心,学会道德规则,懂得法律法规。比如:不能随地吐痰,不要私拆他人信件,不闯红灯等。

(4)让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

父母让孩子明白了自律的道理,可是孩子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这种现象是因为缺少实施技术。比如,孩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易冲动,这时父母可让孩子试着深呼吸或默默地数数,也许孩子就能够克制自我了。

(5)不要让孩子的欲望膨胀

比如:孩子在商店看见一个玩具娃娃,提出要父母买,父母不能当场就答应,不妨也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孩子每天按时起床,过生日的时候就送给他。类似的做法不仅能够使孩子懂得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还能让孩子学会节制。

(6)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让孩子坚持做体育锻炼,独立完成作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7)耐心引导,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当孩子出现缺乏自制力的行为时,父母要冷静,要耐心说服并加以引导,同时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当,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悦诚服的态度和方法等,只要父母平等地对待孩子,采取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方式,耐心地教育引导,孩子是会慢慢地改变那些不良习惯的,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自制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