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11307000000017

第17章 不能让孩子从听话变成盲从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为了眼前的乐趣而不去理智地分析、预见未来的事情,进而作出改变。虽然我们对此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绝不能因此就形成母亲一点也不能利用孩子这种动机的认识。确实,一般只有成年人才具有那种对未来事情的预见性和自制的能力,对孩子来说,他们的脑海中显然还没有形成这种认识。但母亲却可以为孩子学习这种能力提供很大的帮助。在适当的时候,应该让他知道阅读的乐趣与价值。当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应该想尽办法以最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实现。如在选择课程时,在出行驾车时,也可在散步之际,甚至是在讲故事、欣赏画册的间隙,都可以去做。最不适宜的情况,是当你对孩子下达命令,而他却并不想遵守或很不情愿地去遵守的时候。

这时,对母亲而言,她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用理智或是对孩子说教的方式来巩固自己并不牢固的权威,这种做法其实收效甚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她越是想对孩子进行教育,她的权威就越会被削弱。这就好比一株已经习惯于缠绕在竹篱上的植物,如果没有竹篱作为依傍,它就不能存活。一旦母亲开始企图用与孩子争论、哄骗等手段来维持自己的权威,那么就意味着她的权威已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削弱。

1.父母不能用权威压制孩子

当父母努力树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威时,必须要将这种绝对权威当做一个坚定的原则,绝不能因为使用劝说或说教等容易使孩子产生抗拒或叛逆心理的方法,就放松了对孩子的绝对权威。为了坚持这个原则,在实现这个目标时,父母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孩子的服从变得更加容易,至少,它可以削弱孩子在服从父母命令时那种畏惧与不满的程度。

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不要突然要求孩子去做一件让他感到难以接受的事情,而是应该给他一点时间准备,让他在心里好好想一下即将发生的事情。例如,当约翰与玛丽正在地板上高兴地玩积木,也许他们马上就要完成垒建许久的塔顶。如果这时母亲突然走进房间,不由分说便粗暴地弄倒他们即将建成的木塔。将积木收进篮子里以后,母亲又大声对他们吼:现在应该上床睡觉了。

这种做法的突然性、粗暴性都会对孩子的整个神经系统造成极为强烈的刺激,而且大大加剧了孩子在遵守母亲的强制命令时的那种失望、痛苦的心情,但假如母亲能延迟哪怕短短一分钟时间,就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就能很容易、很愉快地接受母亲的命令。

比如,母亲面带微笑走进来,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玩积木,然后语气舒缓的说:“孩子们,现在已经到了睡觉时间,不过我想看你们完成积木。”在这些情况下,在母亲作出最后的决定前,只要延迟一分钟,就能把整个行为的突然性降到最低。孩子也会更愿意遵从母亲的话,放弃玩耍,乖乖地上床睡觉。这会让他们更乐意听妈妈的话,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感到极为恼怒、痛苦。

2.多给孩子一点儿缓冲时间

同样地,当母亲想结束孩子们的派对时,作为女主人,她可以说:“因为时间的关系,孩子们只能再‘玩一下’或是‘玩两个游戏’,然后,派对就必须要结束。”

母亲这种方法能够使孩子们相对容易地接受建议。但是,如果派对结束的时间到了,母亲便马上贸然地打断玩得正起劲的孩子,说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派对应该马上结束,他们现在必须立刻停止玩耍,准备回家。这种做法无疑会使孩子感到极其突然,内心中会产生一种极度的失望与无奈之情。所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当母亲准备让正在玩耍的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给他们提个醒,哪怕是一点暗示也行。

例如,母亲可以对约翰说:“约翰,再过一两分钟,你去找一些木材带回来。现在,你先准备一下,一会儿就出发吧。”对玛丽则可以这样说:“玛丽,现在已经到上学的时间了。你最好把手中的玩具娃娃放到摇篮里,让她好好睡一觉。”或者说:“孩子,再过十分钟,你就应该去上学了,所以不要再吹口哨了,现在继续完成你手头上的工作吧。”同样道理,如果男孩在外面玩耍,无论是滑冰还是放风筝,母亲最好提前五分钟用铃声提醒他们“该结束了”。这样,他们会更加容易听从父母的命令。有的时候,父母想要事先对孩子进行提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父母这么做并不方便。

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事事如此。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恰当的方式才能最好地应用这一原则。父母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自己在这方面良好的判断力,而生搬硬套显然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母亲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她就会知道,在情况允许时尽可能地运用这一方法才是最佳的选择。在实践中,当她了解了这种方式所蕴涵的价值及正确的运用方法以后,就会发现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比她想象的更加容易。

3.千万不要弱化父母的权威

作为父母必须要认识到,为了让孩子顺从自己的命令,应该先给他们几分钟的准备时间,但是,这样做并不意味着父母放弃了自己的权威,也并没有降低孩子对所要服从的命令的明确程度。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在五分钟之内去做一件事,孩子就必须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总之,孩子必须要听母亲的话。不过,给孩子一点时间进行准备,使他们对命令能够比较容易接受,父母必须要小心谨慎。尽管父母应该要牢牢地维护自己的权威,但仍需要注意,在行使这种权威的时候,决不能显得不耐烦,或者是给孩子带来某种痛苦。

同时,不要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权威而剥夺孩子们享受童年乐趣的权利。父母必须要坚持使孩子服从自己的权威,但也要尽量避免让这种权威成为制约孩子自由发展的枷锁。在实际应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父母要意识到,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属于自己的乐趣,同时也是为了孩子自身健康着想。这绝不是无稽之谈。

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定这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有多大,但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对人体起到鼓舞士气作用的心理刺激,都是通过大脑的物质性器官组织来传达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脑部组织结构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且正处于极度敏感、脆弱的阶段。一切能够对他们的神经系统造成突然、剧烈刺激的记忆,特别是那些掺杂着痛苦的记忆,都将对这些神经器官产生极大的刺激,严重的甚至能残忍地破坏这些稚嫩的器官。

其实,我们只要回顾一下切身经历,就能知道,一个处于正常状态下的人,如果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或是有其他的一些烦恼,他的消化器官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茶饭不思;对一些经常头痛的人来说,他们经常会因为心中忧虑或迷茫而旧病复发,这些情况其实都是很常见的。当人们心中某些带有暴力或是痛苦的情绪超过了一定的界限,就会给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一旦对大脑敏感的神经机制造成无法修复的创伤,甚至能够使人处于一种永久性的、难以治愈的精神失常状态。

因此,对孩子的神经系统来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突然性的惊吓、带有暴力性质的痛苦刺激、父母的暴躁脾气和喜怒无常的情绪,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脑部器官的正常发育。

许多情况下,这会给孩子的童年生活、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蒙上一层阴影。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可能完全避免对孩子的心灵形成冲击,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引起孩子的忧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可能地去避免。要想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坚定、沉稳而又柔和的态度去建立并且维持父母的权威。

许多父母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观念:他们对孩子进行无节制地放任,然后通过一番说教,或是给予孩子一些“贿赂”就能建立自己的权威,但是这些小伎俩并不是真正的权威。实际上,那些娇生惯养、缺乏教育的孩子反而是最容易动怒,最容易变得急躁的一群人。所以,如果采取一种强有力、统一而又公正的教育,同时辅以一种柔和的手段,便能让孩子最终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了。总之,母亲应该尽量让孩子怀着一种轻松、乐观的心态去服从自己,并且通过柔和的手段,尽可能地不让孩子因为母亲的强制命令感到痛苦,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感到充满乐趣与温情。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柔和的手段一定要控制在母亲的权力范围之内,一面是坚硬与果敢的方式,另一面则是散发着柔和与轻松的芬芳。

孩子最善于模仿,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有什么缺点,那就先在自己身上找找这个缺点,然后改掉。如果你希望孩子有什么优点,那就先在自己身上找找,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优点。如果自己都没有,就不要把弥补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所以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品德重于才能,性格重于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