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1306500000013

第13章 旗帜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他又在几个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出,在跨世纪的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和人民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有了正确的理论旗帜,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党的旗帜,就是党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讲到中央将隆重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时候也特别指出:“近年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建党以来和建国以来的历史不是很熟悉甚至很不熟悉,有的同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不大熟悉。99他在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中,又写道: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讲过,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希望各级党委重视党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要看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拿出更多的成果,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迎接建国50周年和新世纪的到来0这些指示,对全党同志重视党史,重视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是很重要的。要从历史的学习中,看到旗帜的重要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才能胜利前进。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在本世纪是一个波澜壮丽的历史史诗。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本世纪前半个世纪是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民主主义的转变历史。中国各族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建立人民共和国而奋斗;后半个世纪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这个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把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文明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近五十年的艰苦卓绝的探索与英勇奋斗。理论在发展,中国在前进。尽管前进的道路遭遇过挫折,也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但中国总是在前进中,中国人民在探索真理中不断地前进。中华民族的前途一片光明。

毛泽东与邓小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困苦的反复探索,在总结理论与实践,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追求与探索,同样经历了艰难险阻,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本世纪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由邓小平总结党与人民共同奋斗的经验,创立了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两次理论的飞跃,两次理论的重大成果。

四个历史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实践积累时期。这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就开始了。在这个时期,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持西南地区的全面工作,亲自处理云、贵、川、康等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重大问题。1952年7月,调中央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在党和国家重大方针问题上,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重要决策人之一,参与了党和国家、军队及外交问题方针、政策的决定。这些得天独厚的最主要的实践,是后来产生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实践基础。当然我们还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指挥重大战役的军事生涯。

理论来自实践。邓小平理论不是突然产生的,不然为什么《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开首的文章,就选了1938年1月12日《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和1942年4月15日《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及解放战争中的《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等多篇文章呢?

第二,探索时期。产生邓小平理论之前的沉思,求索时期。“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七灾八难,他个人处于困境而后生,使他深刻地思考了中国许多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学和党的建设等问题,尤其新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如何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问题,如何汲取国家陷于动乱的经验教训,进而保持国家的稳定,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问题。邓小平在被发配江西步校劳改的困厄生活中,使他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这真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从他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到这个时期大约是八年。从1965年12月发表《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到1975年1月25日发表《军队要整顿》的一段时间就没有见邓小平的讲话、文章了,又可以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读了大量马列的书籍,读了一些中外书籍,江西等地三年的囚徒生活,也像列宁流放西伯利亚一样,他研究思考着许多紧迫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治党、治国、治军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这个时期是他学习、探索、研究、积累、发生理论和追求解决实际问题途径的时期。是”十月怀胎,像撒在大地上的粒粒种子,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第三,理论形成时期。平理论中部分重要思想的形成、诞生时期。这是在1973年3月以后,恢复他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以后又恢复他的党、政、军内职务,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他力挽狂澜,力挽大厦之将倾,对国民经济,对国家各个方面实行全面整顿的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全面整顿就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和诞生时期。平曾说过:改革,其实在1975年已经实验过一段,那时用的名称是整顿,首先是反映人民的愿望,恢复发展生产。但实际这就诞生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因此他抓全面整顿,实际上就是改革的开始。我们看到《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二版出版说明中也说:“这次增补,对作者在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已经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重要思想,作了比较充分的反映。”这充分说明邓小平全面整顿的举措,就是拨乱反正,就是改革的演习,就是改革的行动,因为他义无反顾地大刀阔斧地纠正着“文革”的种种弊端和错误路线,他的观点与“左”倾路线针锋相对,同“文革”尖锐对立,唱反调。他不怕“摸老虎屁股”,不怕第二次被打倒,迎难而上,批驳“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在中国,在思想立场上已形成了两条对立的路线。1977年7月,第三次恢复工作后,他更加以革命家的勇气和魄力,认真做好内部认识的统一工作,并坚决纠正“凡是派”的错误、观点、立场。1977年5月24日,他就已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7月21日,又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以及“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1978年夏天发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错误倾向错误理论,他进行了严肃的驳斥、纠正。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这些观点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197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新的进军号,这个讲话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在12月18日到22日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全会拥护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根据邓小平所作的重要讲话,着重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如同过去搞革命一样,必须依靠实事求是,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而在当前,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克服党内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思想僵化状态。中央全会认真讨论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果断地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按正确方向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着邓小平理论。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四,发展与成熟时期。80年代是邓小平理论的大发展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光辉时期。邓小平从十一届三中会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包括农村改革和城市的改革。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提出走自己的道路。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就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体。至此,党的十二大明确决定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三大,在认识中国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深刻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被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践已经证明。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是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它,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为主题,作为报告的灵魂。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邓小平所作的又一个重要贡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十四大还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又把贯彻三个“有利于”作为观察、判断问题的标准。这标志邓小平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篇南方谈话。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压卷之作,实际它的历史意义在于邓小平理论已进入全面系统、完整、科学的成熟阶段,是一个辉煌的阶段。今天,我们有伟大光辉的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人民的幸福。

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承担起了艰巨的历史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和时代造就了邓小平理论,从而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成熟集中表现在开始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的定位。马列著作中过去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又深刻论述了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国家水平,要从科学、教育着手。抓住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0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要分三步走,先解决温饱,奔向小康,再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他论述了国际形势和平力量在显著增长,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两大主题,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要运用政治保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0在统一祖国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政策,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实现了香港在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澳门也将在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邓小平一贯提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他说:“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要增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正确处理国际关系,正确处理兄弟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论、路线、政策正确,受到世界人民的瞩目、赞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成为稳定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因为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战略、任务、动力、条件和国际环境中的基本问题,才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言简意赅,明白易懂,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不故弄虚玄,不挠湾子,不说空话,更不用令人头昏的词句,而是用科学分析的方法,用唯物论辩证法论述问题的本质,提出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问题讲得生动、深刻、明了准确。邓小平理论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最可宝贵的理论与旗帜。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旗帜

《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共222篇文章,近80万字。他的文章,往往是两千字,三五千字,很少长文章,这也是—个好文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文章,约25万字。邓小平以90高龄,不顾年迈劳累,盛夏寒暑,逐篇审定,历时达四个月,才告完成,这确是难能可贵的。人们爱读他的文选,深感蕴涵着真理的光辉,文章磅礴正气,使人读后胸怀博大,视野宽阔,每每读后令人增加爱祖国,爱人民的热烈感情,令人更热爱中国共产党,更热爱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增强我们事业的前途光明的信念。也更盼望用“一国两制”的英明方针,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让台湾同胞在建设伟大祖国的大家庭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1997年7月1日,香港已实现了回归祖国的百年梦想。澳门也将在1999年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邓小平留芳千古,功在万代的伟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这是邓小平理论与旗帜的巨大力量。当今中国和世界还面临许多重大问题,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会圆满解决的。实践证明,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全国各地生机勃勃,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各地建立起来,城乡人民生活得到提高,全国农村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在向小康水平迈进。城市再就业也在开辟道路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在蓬勃发展,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在广泛进展,成就是显著的。综观全国形势是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国际形势,尽管几十年来风云变幻,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国家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事实充分证明,有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我们才取得了这样伟大成就。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豪迈的气概迈向21世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