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话的女人惹人爱全集
11304300000062

第62章 挑选应对之词

话,人人会说,但说得好,说得恰到好处,却并非是人人皆会的。恰当的言辞会给你带来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得体的话语则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人类语言交流的实践证明:在同一个社会环境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交际场合要求采取与之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在进行言语交际时,我们说的话应当符合特定身份的要求,从称谓到措词组句,从语气到表达方式都要不失身份,恰当得体。所以要看对象的身份说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不看身份说话,人们听起来就会觉得别扭,甚至产生反感,那势必要影响交际效果。此外,与人说话时还要分清什么时候适宜多说,什么时候少说为宜。如果不分主次,谈笑风生、海阔天空则会招致对方的厌恶。所以说话要分清界限,理清场合才能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而行。

让我们从下面这个历史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他当上皇帝后,儿时的一位穷伙伴有一天来京求见。那人一进大殿,就大礼下拜,高呼万岁,然后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心里高兴,重重封赏了这个老朋友。过了不久,另一个当年一起放牛的伙伴也上门来了。见到朱元璋,他开始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嚷嚷道:“我主万岁!你还记得吗?当年咱俩给人放牛,在芦苇荡里用瓦罐煮偷来的豆子吃;你抢着吃,连罐子都打破了,结果把草根卡在嗓子里;最后,还是我给你出的主意,叫你吞下一把青草,这才把草根带下肚子给拉出来了……”

朱元璋还没听完,就恼怒地呵斥道:“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给我轰出去!”

朱元璋发迹后,他的两个旧时朋友来找他,一个善终,另一个却不得善终。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一句话,就是后来者没有看对方身份说话,不懂敬畏,结果被赶出了门。所以,说话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要注意你们所处的场合以及他现在的位置。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他才会更加尊重你,更加重视你们的友谊。

敬畏包括两方面:一是尊敬。有人可以和自己看不起的人交朋友,但却很少能够和看不起自己的人交朋友。假如失去了尊敬,同时你也就失去了朋友。二是畏惧。这是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就是要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去碰人性的“黑洞”。

与尊者发展友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其以相应位置,充分表现出对他的尊重恭谨。这是对双方关系的确认和定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愿望的满足,必须严谨有致,不可苟且。

小许很得一位行署教委领导的赏识。这位领导是教师出身,人也平易近人。他与小许并未谋面,但他赞赏小许的才华,便约请小许与他聊聊。小许在领导面前并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言谈举止都严谨得宜,很有分寸,注重距离。领导虽性情开朗,多次表示要小许随意些,但还是对小许的举动发自内心的高兴,他觉得没有看错人。就这样,小许与那位领导逐步建立了友情。

尊重是有原则的。如果不顾原则,另有目的,人格沦丧,不知廉耻,就会表现出阿谀奉承来。这表面上似是尊重对方,其实它与尊重是本质不同的。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词,别有用心,只能让被尊者反感、嫌恶。这样即使你有再强的能力,再高的才学,也会受到别人的鄙视,让人感觉你很不真诚。

尊者无论地位,还是阅历、学识,都高我们一筹。与他们交往,常令我们肃然起敬,有时我们还有一种威压感而噤若寒蝉。作为平常人,尤其是初踏入社会的青年人,在这种情势下往往言语嗫嚅,别扭、生硬。其实受尊重者也是我们平等的交际对象,我们一方面要尊重于彼,另一方面也立足于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的交往,不必拘谨。这反倒能显示自己的交际魅力,会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尊重,对方也会乐意与我们发展友情。

小斌是有才华求上进的青年人,他很想与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交往,可最终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斌太拘谨了,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当然让前辈大失所望,怎会与他发展友情呢?

从交往的过程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角色,在社交环境中不要乱了身份。这是交际现状,也是交际规律,是由彼此交往身份和交际能量决定的。

小灿总希望展露才华,让一位他最敬重的老人认可他。一次,老人在晚会上唱京剧,虽然唱得不算好,但还是赢得了掌声,小灿想,自己亮亮嗓子必会让老人有知音之感。于是一曲京剧唱得嘹亮高亢,却让老人感到很不自然。小灿虽是善意,但如此“抵”老人,老人还会同他发展友情吗?

主动积极,充满真诚,先迈出一步,做出友好的姿态。这是尊长敬上的美德,也是交际的惯例。

会说话的秘密

只有正确的认识对方的身份,才能在社交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语言与交往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交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