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11303100000074

第74章 自尊自立成大事

1914年的冬季特别寒冷。就在这个冬季的某一天,美国加州沃尔逊的一个小镇,突然迎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小镇善良的人们给他们送去了食物,纷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这些流亡者可能是饿坏了,一见到有食物,抓起来就吃,一点也不顾吃相,甚至忘记对那些善良的人们说一声感谢。

但让小镇人感到惊奇的是一个年轻人,尽管年轻人早已饥肠辘辘,但是,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一哄而上去抢食物吃。

镇长杰克逊见到这个年轻人站在一边,以为他不好意思,就拿了一些食物给他。

当镇长把食物递给年轻人时,年轻人对他说:“先生,我吃您这么多东西,您需要我帮您做什么活吗?”

杰克逊镇长微微一笑说:“不,我没有什么活需要你做。你先吃一些东西吧!”

听了镇长的话,年轻人坚持说:“我不能就这样吃您的东西,我需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食物。”

看到这个年轻人这么有自尊心,杰克逊镇长想了一下,说:“年轻人,你愿意为我捶背吗?”

“愿意。”说着,年轻人就认真地为镇长捶起背来。

过了一会儿,杰克逊镇长站了起来,他对年轻人说:“年轻人,你捶得棒极了,现在,你可以享受你的食物了。”年轻人这才接过杰克逊镇长递过来的食物。

有自尊才能自立,才能成大事。后来,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自尊成就了一番事业。

几天后,这位年轻人留在杰克逊镇长的庄园里干活,他总是干得非常认真。不久就成为庄园里干活的好手。

两年后,杰克逊镇长把自己的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了他。杰克逊镇长对女儿说:“别看他一无所有,可以后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果然不出杰克逊镇长所料,20年后,这位年轻人真的成为了亿万富翁。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自尊就是自己瞧得起自己,不因自己的地位低微而自贱,也不因职业平凡而自卑。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做不到这一点,觉得自己这也不舒心,那也不如意,自怨自艾,妄自菲薄。

有一个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写作业,特别是数学,那些加、减、乘、除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障碍。这就难免会出问题。有一次数学测验他得了49分——全班就他一个人挂“红灯”,数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怒气冲冲地当着办公室许多老师的面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你数学到底怎么学的?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及格,你还有希望吗……”他那时还小,对老师说的许多话并不十分明白,但他的小小的自尊心显然受到伤害了,而且受的伤害极大,直到成年后他还能回想起那个令人伤痛的场景:当着许多老师的面,被无情地数落……

后来,这个小孩子真的好像是“没有了指望”,数学课经常无故缺课,他对那门课产生了厌倦,对教课的老师产生了反感,他讨厌这个老师。幸亏父母发现及时,给他补了许多课,才使他期末考试“幸免于难”。一年后,孩子所在的班又换了个数学老师,老师在上课时极其严肃,对作业要求也很严格,但他从来不发脾气。知道这个孩子基础差,老师总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抓住这个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他鼓励,这使他信心大增,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

后来,这个小孩子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数学家。

直到现在,他依然对那位有着一颗仁慈之心的老师心存感激。

以上故事说明着一个简单但又常常为人所忽视的道理:没有人愿意被别人伤害自尊,人们总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赞美。

自尊心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无论他是高高在上的一国领袖,还是沿街乞讨的流浪者。然而,在待人处世方面,人们往往是过分地强调了自己的自尊心,却不懂得维护和尊重他人的自尊心。

总之,在为人处世方面,既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人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如何,与他的自身修养通常成正比。在这里。自尊是第一要素,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自尊。

对于父母来说,越早培养孩子的自尊,就越能使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越早拥有成事立业的自尊心。

具体做法,父母不妨尝试以下教育方法:

(1)培养自尊从父母做起

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心的发展易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阶段,各项非智力心理品质也在形成发展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为促进孩子良好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发展,父母必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我做起,以自尊、自信、自爱的精神面貌,以战胜困难的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通过潜移默化,天长日久,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形象,从而促使孩子建立自尊。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小孩子都有很大的依赖性,但也有些孩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一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就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起跑线,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孩子逞能或心血来潮的表现不予理会,而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切不可妄自贬低菲薄孩子,或一时心血来潮地夸大无限,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父母要在鼓励和正确的肯定的基础上耐心引导孩子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举一反三地达到目的,学会战胜困难。

(3)赞美孩子的良好表现

孩子不像父母希望的那样懂得那么多,在没有人教育的情况下,他们不知道要与别人分享,要感谢别人的馈赠,主动将房间打扫干净等。孩子更不知道这些是值得赞许的行为,因此,父母需要用赞美来强调这些值得嘉许的良好行为。

譬如,当你与孩子漫步穿越公园的时候,对他说:“哇!你真棒,能走这么远的路。”每天父母非常自然地表露出对好的行为的赞许,孩子自然会将注意力放在良好的行为表现上。赞美激励的话对增强这些行为是一种很有力的方式,“你们两个今天在一起玩得真好,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你的孩子也许没能在傍晚的时候,照你希望的打扫好房间。但是假如他记得将书放到架子上,鞋子放到鞋柜里,积木放到盒子里,这就已经足够让你对他进行赞美。有些父母常常挑剔孩子的错误,可能由于你太吹毛求疵了。这样的父母应记住有些错误在老师或是朋友的鼓励之下,留给孩子自己去改正比较好。父母干涉太多,只能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

(4)让他学会自我欣赏

孩子需要父母的赞同。当父母称赞孩子的某种行为或是人格上某一项特质时,他们不仅仅会更清楚地知道父母重视的是什么,也会感觉到自己受到赏识。他会发现自己不需特别费力地努力或尝试,很自然地就表现得很好,这种方法收效很大,这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欣赏能力。

在一个爱与宽容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会更健康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让孩子自由地放飞他们的梦想。

(5)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920年,一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碰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人要他赔12.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闯了祸的孩子非常害怕,回家后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对他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吧。”孩子为难了:“可我没钱呀!”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但是一年后你要还给我。”从此,男孩在上学之余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结果,没到一年,他就挣够了这笔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具有责任感的人,独立性强,勇于承担,在人际交往中易于赢得别人的信任,这无疑是为孩子将来为人处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心的发展易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为了让你的孩子喜欢自己和他所做的事,就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