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11303100000071

第71章 说到也要做到

《商君书》记载这样一件事: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的方法,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老百姓不信任他。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要变法是真的呢?让贵族和大臣不反对呢?

为了使贵族和大臣、百姓相信新法的真实性,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令声明:谁要是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不相信商鞅的许诺能兑现。一时,大家不知所措。

就在大家不知道如何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人们说:商鞅说到做到,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后来,商鞅终于变法成功,并由此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无独有偶,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也是一个言而有信,很讲信用的人,并因此取得了祁山大战的胜利。

一次,诸葛亮率领10万蜀军正在祁山与30万魏军对阵。10万人对30万人,本来在人数上就处于劣势。可是就在这紧急关头,诸葛亮的10万大军里。却有1万人服役期限已满,需要退役。如果让他们回家,蜀军的战斗力一定会受到影响,如果不让他们回家,他们必然会有所不满。怎么办呢?

这时,有人建议:先让老兵们延期服役一个月,待大战结束后再让老兵们回家,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但是,诸葛亮发布命令:让服役期满的老兵们按时返家。他认为: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如今老兵们个个归心似箭,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也一定在家里望眼欲穿,我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如果我今天说的话不去做,那么以后大家还会相信我说的话吗?

得到可以按时回乡的消息后,老兵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但大家商量后,却决定不走了,他们说:“丞相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是一个好人,他正需要用人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一走了之呢?我们要留下来,报答丞相的信义!”老兵们的行为对服役的士兵也是一个鼓励。由于蜀军上下群情激愤、士气高昂,就以少胜多打败了魏军,取得了这次大战的胜利。

诸葛亮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取得胜利,是源于他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好习惯。在古代,不仅是像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很多普通人,也很讲究言不在多、但必须守信的行事风格,因为守信就能得到人们的信任。我国有句古话。说“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大意就是,人若不守诚信,就无法生存,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大凡有所成就的人,诚信是他成大事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言而有信是很重要的。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需要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培养,而且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一个守信誉的人才会在这个世界上立住脚,才会有人相信他,这样他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比较顺利些。

一天,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应约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这时,一个叫杰夫的商人想约卡尔面谈。卡尔答应了他,在演讲完后,两人面谈15分钟。

杰夫就在大学礼堂的外面坐等。卡尔兴致勃勃地为大学生们演讲,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超过了与杰夫约定的见面时间。

正当卡尔滔滔不绝地演讲时,一个人从礼堂外推门,径直朝讲台上走来。那人一直走到他的面前,一言不发地放下一张名片。卡尔拿起名片一看,背面写着:别忘记,您和杰夫·荷伊在下午两点半有约在先。

卡尔突然想了起来,他转过身对台下的学生说:“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演,本来我还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些问题的,但我还有一个约会,而且现在已经迟到了。迟到已经是对别人的不礼貌,我不能失约,所以请大家原谅,并祝大家好运。”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卡尔快步走出礼堂,然后,去找正等他的杰夫。

多年后,杰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并把这一段经历告诉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们都对百事可乐产生了信任并决定经销和宣传百事可乐。

说话算数、说了就要去做,是诚信的表现,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好习惯,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只有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成就大事业。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孩子们要养成言而有信的好习惯。当你对他人承诺了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说话算话,只有言而无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成就大事业。

言而有信,是我们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好习惯,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只有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