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11303100000042

第42章 尊重孩子在家庭会议中的表决权

孩子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家长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而在现实中,有不少的家长对此却不太重视,或者是不知道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怎样的家庭环境。所以,有不少的孩子就是生活在一种不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例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相互间恶语相向;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吃喝玩乐;有的家长霸道蛮横;有的家长不孝敬老人,等等,所有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家长应当从自己做起,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应当是民主的。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理应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而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小,他们能懂什么事?”所以,“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这是家长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家里有什么事,他们也不愿意告诉孩子;家里有什么重大决策,他们也不会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碰到与孩子有关的事,有不少家长也是自己拿主意,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的家庭是不民主的。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依赖性及不知生活为何事。而民主的家庭中,家长则是充分地保障孩子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

平常听不少做父母的人讲,自己的孩子从上了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开始爱顶嘴,不再听父母的管教,在家里独来独往,有的孩子玩电脑上瘾,本来一向听话的孩子处处和父母对着干,有的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把头发染成彩色的,甚至穿另类的服装等等。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请千万不要见怪。这是因为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变化而引发的心理变化,国外将其称为“狂躁期”“困难期”。

进入中学的孩子,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加上学习上的压力较大,他经常做出在家长老师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这阶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变化大并很难教育,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遇事已开始思考,形成不成熟的主见。他们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有了喜怒哀乐,不但不愿向父母吐露,还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处置不当,对孩子的表现刨根问底,或是漠不关心就会增强孩子的反抗情绪。而父母在权威动摇后,一时难以适应又不愿降低姿态、调整教育方法去面对孩子,对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让家长觉得难以驾驭。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广大父母大人不要和叛逆的孩子硬碰硬,尝试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加孩子的表决权,也许会是一个好方法。

可是,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认识不到倾听孩子诉说想法的重要性。孩子一旦有问题,总爱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只好将委屈和不满埋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另外,孩子的说话权、表决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产生沟通困难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其实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表决的权利,这不是纵养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作听任孩子的狡辩,这是一种家教艺术。首先,这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才会信任父母,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家长教育孩子也就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于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对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个极好的机会。

总之,在家庭中,父母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不要老夸奖别人的孩子,也不要老是说自己的孩子有多笨。不要总认为自己讲的话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在与孩子接触时父母应尽可能找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同时,父母要给孩子发言权、自主权、表决权、时间支配权。父母不要搞独裁专制,要给孩子一个有着民主气氛的家庭,这样孩子才会与父母的关系靠近。例如,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不要用“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父母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父母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甚至大声呵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