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11303100000025

第25章 提升孩子的自制力

下面是一个爸爸成功教会孩子自制的故事。

有一位脾气非常暴躁的男孩,他的爸爸为了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爸爸把他叫到一面墙壁面前,对他说:“孩子,爸爸知道你脾气不太好。这也不是你希望的。但是,骂人、脾气不好会影响到别人。这样吧,从今天开始,你感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就在这面墙壁上贴个图标。”然后,爸爸给了小男孩一叠图标。

一周后,墙壁上果然贴上了许多图标。一天晚上,爸爸指着墙壁上的图标对男孩说:“孩子,你看到自己的坏脾气了吗?”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爸爸说:“从现在开始,如果你一天不发脾气,你就从墙壁上撕下一个图标。”

第一天,男孩坚持不住还是发了火。第二天,男孩居然真的没发火。这周内,男孩居然有3天没发火。一个月后,墙壁上的图标都被撕掉了。

那天晚上,爸爸又把儿子叫到了墙壁前,对儿子说:“孩子,现在你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这非常好。你看看,以前你发脾气的图标虽然被你撕下了,但是,图标的痕迹还在。这说明你每次发完脾气之后,不管是给他人还是给自己都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男孩惭愧地笑了笑。从此以后,男孩很少再发脾气了。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在某种思想的指导、影响下,支配自己的言行、调节自我心理的一种能力。一般认为,自我控制能力一般表现为内部行为的自我控制和外部行为的自我控制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对情绪的控制和对动机的控制。后者表现为行为的自觉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自控力是一个孩子成才必备的能力,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体现。

自我控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克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一个成功的人,其良好的自制力表现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他强制自己去做,正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般。做与不做,克制与强制,超乎通常的情理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练就这种本领。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父母不要让孩子沉溺在自己的欲望之中,比如不要在星期天总是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尽量不和家人吵架;和家人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家人撒谎;在朋友面前,不要讲其他人的过错;要保持情绪等。

(2)让孩子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一些不能自我控制的人总是目光短浅,习惯着眼于眼前利益。事实上,只要有一个远大目标在心中,人就能轻而易举地克制住自己。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就要帮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3)告诉孩子要学会忍耐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容易激动发怒,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损伤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忍耐,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激动的时候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再问自己是否应该爆发。

(4)引导孩子学会冷静分析

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告诉他学会分析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要保持冷静的状态,不要遇事慌慌张张,那样,会影响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难以冷静分析。

(5)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

父母应鼓励孩子从事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不仅会全面地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孩子从小养成热心助人的良好性格。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好了,许多事情不用自己动手,父母全都包办,这样一来,孩子的生活,除了上学(上幼儿园)、做作业、吃饭、玩耍之外便一无所有。他们的生活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动手机会。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注意随时为孩子提供“动手机会”: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让孩子从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能够让孩子在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学到一些劳动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地做一些事情的喜悦。这对孩子树立自信心和拥有自我成就感是非常有用的。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训练的阶段来提高自己的自制力,有时甚至是强化的训练,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